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发展 >> 城市创新 >> 内容阅读
阳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作者: 来源:阳泉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5月31日

    阳泉市科学技术局
 
    按照市委“解放思想、完善思路、聚力推动转型发展”大调研活动的安排部署,阳泉市科学技术局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主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我市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数据、基础条件和基层意见,并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如下。

    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一批城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要求“开展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明确提出,我省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的行列,各地市均要在适当时候启动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到目前,全国已有78家城市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我省仅太原一家进入。

    今年4月10日,我市召开“五城联创”动员大会,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列入“五城联创”的重要部分,正式启动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

    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现状

    阳泉市作为全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长期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新驱动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推动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扎实,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强化。目前,阳泉市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4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Q板挂牌企业11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科普基地18家,各类孵化基地总数近20家。

    高新技术产业崭露头角,开发区建设力度加强。把开发区建设当作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制定了《阳泉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确立了未来5到10年内,打造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单个面积不小于50平方公里的至少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1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获省政府批复实施,完成了“三化三制”改革,赋予开发区用人和机构设置自主权。加大平台路网建设力度,开发熟地,打造平台12平方公里,累计签约项目44个,落地25个。以开发区和园区为平台和载体,重点发展新兴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依托百度品牌优势,向上下左右延伸拓展,发展大数据、云产业和呼叫中心等企业,加快构建创新产业体系。百度创新中心落户阳泉,成为全国9个创新中心之一。

    科技研发投入基本稳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迈开步伐。“十二五”期间,全市市本级财政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1.47亿元,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6项,获得经费资助1.6亿元。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取得较大突破,搭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科技金融投资体系,在全省设立了首家阳泉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每年度为科技型企业融资贷款不少于6000万元;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吸收社会民间资本,设立了全省首支地市级高新技术投资发展基金,用于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2016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向3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600万元;建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阳泉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引导培育11家科技型企业Q板实现挂牌上市,两家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股权交易市场上市。

    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局部突破,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在全省较早建立了孵化器、众创空间,成立了山西省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山西省耐火材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高温耐火材料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现场总线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山西中科春明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钛酸锶与铝酸镧薄膜制备技术及器件开发”获得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支持,山西华通蓝天环保有限公司承担的“超细粉煤灰综合利用”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项目,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高新材料纳米洋葱碳量产企业,云泉岩土公司与工程院院士合作成立的院士工作站落户我市科技孵化器,培育起贝特瑞、天元绿环、华鑫电气、华越机械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时期以来,全市先后出台了《阳泉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阳泉市创新驱动行动计划细化工作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阳泉市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阳泉市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规划》《阳泉市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办法》《阳泉市科技惠民计划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实施意见》,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晋京科技合作的框架协议》,制定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的实施办法》《阳泉市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阳泉市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意见》《阳泉市科技计划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等。建立与国家、省相衔接的五大类科技计划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并启用了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制约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因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资金、平台是带动科技创新的“三驾马车”。对比国家、省创建目标,我市当前的差距还比较大。

    首先,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偏少。高新技术企业仅有42家,数量偏少,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投入较少,普遍缺乏科技专业研发平台和团队,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价格竞争、成本竞争阶段,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承担起创新主导角色,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其次,创新投入不足。阳泉市地方财力较弱,财政科技投入未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全社会创新投入资金有限,目前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只有0.43%,到2020年要实现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2.5%的目标任重道远;外来高新技术投资偏少,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缺乏增加创新投入能力和积极性。 

    再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由于工资待遇、研发环境、发展空间等多种因素限制,阳泉市生产一线专业从事和参与科研的人员预估不达5000人;外来创新人才稀缺,行业领军人才、领军团队更是屈指可数,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均属空白。科研基础薄弱,全市仅有1家工科类高校,省级科研机构偏少,国家级研究机构为零。

    最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滞后。受投资能力限制,阳泉市目前支持研究、开发、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还较薄弱,国字号高新区、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属空白,用于支撑科技创新的条件平台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许多大型科研项目无法在当地进行,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

    从国家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来看,六项量化考核指标中有四项指标我市均落后于国家、省平均水平,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任务十分艰巨。鉴于此,我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几年奋起直追,实现赶超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创新投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提高政府资金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比重。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发达国家的全社会研发投入(R&D)中,政府资金所占比例一般在30%~40%之间,我国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占20%~30%,山西省研发资金中政府资金占15%左右,我市研发资金中政府资金只占到 4%,山西省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平均达1.2%以上,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只有0.4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R&D投入强度的提高,还须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以此撬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力量三方共同参与的科技投入新格局。目前,我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投入新格局还没有形成,要下大力不断强化,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壮大创业投资基金规模,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融资平台,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金融创新服务。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基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

    狠抓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深化科技、经济、政府治理等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狠抓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的落地,加强各类创新政策的衔接配套,让广大科研人员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先行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政策,构建涵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覆盖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到产业化等创新链各个环节的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的隐形门槛和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形成激发创造力和注重开放性激励性的体制机制。

    培育创新要素的集聚。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共建研究院、实验室,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资源,培育壮大新型研发组织。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多种形式覆盖完整创新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创新的吸附效应、聚合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加大创新企业的培育力度。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一批小而强、小而专、小而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创新型经济格局。

    扩大创新载体的建设。我市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载体现在还是空白,加强创新载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将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其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平台。加快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推动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聚合、创新服务聚焦、新兴产业聚变。推动各类园区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设一批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载体。

    培育引进创新人才。积极落实省市科技人才政策,制定更加灵活和优惠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的落地和回巢。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模式,完善创新型人才流动和服务保障模式。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使我市成为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