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南湖区投资(上海)推介会在沪举行,这次推介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南湖区各街道正在加速推进的都市经济吆喝。
作为与东部新城并列的南湖区两大战略之一,都市经济产业园已成为该区各街道尤其是中心城区街道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引擎——一场来自主城区的“绝地反击战”正全面打响。
一个都市经济“棋局”
与市第一医院携手将紫阳宾馆打造成健康产业园,在蠡园·盐谷青年创意园发展时装、广告设计、企业孵化产业……今年初以来,位于中心城区的建设街道动作频频,都市经济产业园正成为街道全力推进的发展新抓手。
建设街道只是南湖区都市经济产业“棋局”中的一个重要“棋子”。去年12月,南湖区正式发布推动都市经济产业园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至2020年,全区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都市经济产业园,各都市产业园空间用地达30亩或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三年后,力争税收达到5亿至7亿元,其主导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60%以上。
“这既出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心城区发展重振的必然选择。”南湖区服务业发展局负责人童雪军表示。
“城区的街道迫切需要提升造血功能!”对发展都市经济产业园,南湖街道办事处主任吴红秀颇有感触。作为老旧小区较多的南湖街道,这几年街道在社会民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每年仅用在民生实事、老旧小区维修、小区保安、环保等方面的支出经费就达到了150万元。
但与此同时,南湖街道税收增长压力却在逐年增加。目前,街道上规模的企业仅民丰造纸公司一家,三水湾农贸市场的租金收入成为街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现有税收来源有限,要招商引资缺空间更缺资金。”街道负责人表示,这几年街道每年的财政缺口均在五六百万元。
不只是南湖街道,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南湖区地处主城区的建设、新兴、新嘉、解放、南湖等5个街道税收收入基本呈逐年下滑态势,去年其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区的比重仅为12.08%。
“税源结构缺乏活力是造成中心城区街道缺血的根本原因。”童雪军认为,打造都市产业园是破题之路,有利于培育街道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助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悄然降临的“春天”
悄然降临的“春天”
4月28日,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论坛在南湖畔举行,100多位专家、行业精英、企业家共同与会“把脉”中新智能科创园。
占地面积36亩的中新智能科创园,是南湖街道正全力打造的南湖1921都市经济园的“园中园”。去年以来,这个昔日“低小散”中小企业混杂集聚的产业园,已加速向中新智能科创园、环保产业园、红创中心发展。“三年内,我们计划导入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国家级研发机构,以及行业应用互联网平台企业,实现园区年产值10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吴红秀介绍,在区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街道将投资2500万元对厂房进行改造,目前通过知名专业运营商中乡创的帮助下,已有30多家科创企业表达了入驻中新智能科创园的意向。
“嘉兴城市发展已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水平也不错,关键是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作为成功运作了上海中成智谷、1933老杨坊等都市产业园的运营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理事长、上海汇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增强对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主城区街道商业配套完善,有利于人才的引进,但空间等资源比较有限,为此,我们将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童雪军介绍,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南湖区各都市产业园重点将发展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资金密集的都市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按照“错位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环境优美”的标准,着力构建各街道“1+N”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
吹响“集结号”
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就没有街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都市经济产业园,南湖区各街道纷纷达成共识,并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和优势全速推进。
空间资源是主城区各街道发展都市经济产业园的一大瓶颈,为此,不少街道或将眼光瞄向了辖区内的市属国有公司,或加速闲置资产的整合。数据显示,目前在南湖区的7个街道,就有64处高达4316.27亩的存量闲置土地,不少市属国有公司也有再利用开发闲置资产的意愿。
携手“邻居”共同发展,眼光向下“抠”空间。建设街道和市卫生部门合作,与市第一医院正式签订原紫阳宾馆委托管理协议,打造健康产业园。借着嘉兴学院就在辖区内的优势,新兴街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占地13亩的秀洲教师进修学校改建成街道都市经济产业园,重点打造科技项目孵化创业园。新嘉街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助月河景区优势,着力打造月河码头。利用靠近人民公园优势,解放街道在着手打造国际飞镖时尚健康运动产业园。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的CBD教育谷也正在装修中,已有8家企业入驻,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大楼税收规模达到1亿元。
据悉,为支持各街道加速都市产业园建设,南湖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组建集团公司统筹各园区运作开发、设立产业基金促进“双招双引”和企业培育、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空间收购和改造提升等优惠政策。另外,区政府还将积极协助建设主体争取省、市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及各类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创建。(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