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称广陵、江都 ,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自古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同时扬州也是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
5月15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媒体记者走进江苏省扬州市,探访扬州在水源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
加大水源地保护 满足基本供水安全
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承担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70%淮水入江的重任。长江三江营水源地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口,就位于扬州。
自2016年底,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就部署了“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简称“263”)。“两减”即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六治”即治理太湖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环境隐患;“三提升”即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这一环保专项行动旨在构建环保格局,完善环保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随着“263”工作的开展,扬州市江都区加大了对三江营流域的保护。据江都区大桥镇副镇长朱仁武介绍说:“原本法律就有规定,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管控区范围内(上游1500米,下游2500米之内)不得有任何与水资源保护无关的项目。近两年,我们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已经将保护区范围内的小船厂、砂石码头、水上餐厅、畜禽养殖点等所有违规项目拆除。”记者看到,三江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外围搭建了连片的防护栏,原本滩涂区的畜禽养殖点也完全看不到了。
完善水利工程 造福周边地区
在扬州市江都区境内,还有一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承担着灌溉、排涝、泄洪、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还是首批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这里水清岸绿,风光旖旎。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处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5座大型水闸、7座中型水闸、3座船闸、2个涵洞、2条鱼道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周灿华说:“60年代前苏北地区是不种水稻的,自从有了这座水利枢纽,苏北大地得到了长江水的滋润灌溉,苏北也能种出水稻了。”在南水北调过程中,江水本身的渗透力就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这对改良盐碱地,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江水流经的区域,无论是当地的水生物还是地表植物,生物多样性都会大大提高。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洗礼,占地160公顷的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内四面环水,站闸相连,绿荫覆盖,建有源头纪念碑等景点,似一幅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丽画卷,被誉为“江淮明珠”。如今,已建成通水的东线一期工程以江都水利枢纽为源头,通过13级梯级泵站和穿黄隧道,将长江之水输送到山东、河北、天津等地。
依水建桥 打造城市立体花园
廖家沟是扬州的母亲河,横跨于廖家沟上的万福大桥,于2015年正式通车。它是扬州市区首座双层桥,也是世界首座悬索加塔楼的景观桥,底座似城塔,上有体现扬州古建园林风格的楼阁,游客可乘坐电梯上到塔楼观光。万福大桥犹如扬州的“眼睛”一般,是一处制高点,可将南面“两江”(长江和夹江)、北面“两湖”(邵伯湖和高邮湖)、中间“两河”(淮河和大运河)、以及南北两边的“两园”(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和“七河八岛”)等景观尽收眼底。
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距离市中心仅6、7公里,以最原生态的自然河流廖家沟为基础,现在布满了斗艳的繁花,高大的林木,配以小池亭阁、景观河道,形成了一条条滨水绿色廊道。
据城市规划专家刘雨平介绍,以前这里曾是城乡结合部,属于彻头彻尾的“三不管”地带。那时候,水泥厂、皮革厂、混泥土厂等污染企业星罗棋布,零散的棚户区更是将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内。随着扬州市委、市政府以长江水域清理为重点拓展了全市的水环境治理,通过“拆整搬建”组合拳,引进实施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彻底改变了积存40年的“脏乱差”面貌。
在谈到平衡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时刘雨平说,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性方法实现协调,比如可以在土地空间使用方面多下功夫。例如从万福大桥上俯瞰的廖家沟中央公园,如此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是扬州有意识地在城市中央区域留下的一条绿色廊道。生态方面,能提供给老百姓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即将建成的高铁站又将有效提升经济发展。
扬州,一座因水而兴、缘水而发的运河之城,正奋力谱写中国梦的新篇章。(作者:章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