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迈上新起点,新坐标指引新征程。
“努力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在5月11日召开的主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唐山城市发展坐标定位在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目标,就是前行的旗帜,就是出发的号角!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全市上下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和省委对唐山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唐山优势谋划城市发展,走“一港双城”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随着一项项规划、一条条举措的出台和落地,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在一片又一片新绿中,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赞叹声中,唐山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宏伟蓝图,渐次铺展开来,显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城市亟需新突破
42年前的那场大地震,把唐山几乎夷为平地。在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和发展的奇迹。目前,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530平方公里,主城区建成面积达到了258.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1.64%,全市46.5%的经济总量在城市产生,52.4%的投资、消费在城市形成,60%的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一座初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吸引着各方关注的目光,受到了各方高度的肯定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指出,“40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并称赞唐山是“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辉煌属于过去,未来亟待引领。
从大的方面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最明显、最直接、最迫切地体现在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我市的角度分析,经历10年重建、10年振兴与20多年快速发展,唐山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无论从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考量,还是从创造更多民生福祉分析,都已经到了再次突破、重新出发的关键节点。
对此,中央和省委一直给予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首要一条就是要求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省委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对唐山提出了“两个率先”的明确要求,提出唐山要率先建成现代化强市。不难看出,无论是“三个努力建成”还是“两个率先”,都与城市工作息息相关,都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使命在肩,不负厚望、奋勇向前。我们唯有把总书记的关心和厚爱、把省委的热切期盼转化为工作的不竭动力,以实际行动将城市发展得更好,把城市建设得更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真正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努力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首先要对城市自身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
震后40多年,在历届领导班子的艰苦努力下,在英雄的唐山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唐山的城市建设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城市工作新征程,唐山拥有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组群式发展优势。我市各县(市、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托,构成了统一整体。这种组群式结构,有利于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有利于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防止“大城市病”。
发展阶段优势。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功能日臻完备,正处于规模扩张和品质提升并重阶段,推进城市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地理区位优势。我市毗邻京津、依港嵌海、交通四通八达,在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也有着打造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撬动唐山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优势。
经济基础优势。我市经济总量位于全省首位,有庞大的实体经济,为我市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底蕴优势。唐山有伟大的抗震精神,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有丰厚的近代工业文明,有优质的文化要素积淀。这些都是城市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只要挖掘好、发挥好,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说,唐山城市发展的“家底”非常殷实。这些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无疑将转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强大正能量。
但是,客观分析唐山城市工作,尽管优势十分明显,“瓶颈”制约也同样突出——
城市规划编制的前瞻性、整体性、协调性还不够优。尤其在建筑布局、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虽然部分单体建设水平高,但放在城市整体格局中考量,存在风格不够协调、功能不能互补、联通不够顺畅等问题。
统筹融合发展的力度不够。整体发展缺乏统筹,存在着区区之间、区县之间、区市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
产业布局不优。存在着产业雷同、重复叠加、污染围城的现象,急需进行调整。
城市特色不突出。虽然唐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但是文化魅力、城市特色没有充分彰显出来,没有体现出地域文化和区域风貌,没有形成唐山城市特有的辨识特征和风景线。
生态环境改善压力巨大。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单位GDP能耗大、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比较突出。
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很多老旧小区缺少物业管理维护、生活环境比较差,192条背街小巷需要治理,还有62条断头路,严重影响城区交通的微循环。
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在抓好智慧城市建设,用现代管理手段管理、建设城市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城市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百姓对城市生活的新期盼,都对城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五大优势,清清楚楚;八个短板,明明白白。摸清“家底”之后的唐山,期待着一次华丽的转身!
精准谋划新蓝图
2017年12月17日,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浩来唐履新的第二天。不顾舟车劳顿,王浩就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对唐山提出的要求,深入到曹妃甸区开展调研。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曹妃甸比较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港产融合、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加快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从那时开始,在履新伊始就已经把自己当成“地地道道的唐山人”的王浩,就开始思考和调研唐山这座城市发展的优势、短板和目标、路径。带着使命和感情,带着摸透唐山城建“家底”的初衷,他多次深入县(市)区、开发区以及社区街道调研考察;骑着共享单车,不打招呼、不设路线、轻车简从,看河、看湖、看公园、看社区、看楼道、看交通……已经成为了他工作调研和业余生活的常态。
“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足、战略的眼光看未来,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努力把我们的城市打造得更靓、建设得更美、塑造得更优。”这一看法,是客观理性的判断,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着眼于此,去年年底以来,我市围绕加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多次组织调研组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多次召集市直部门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分管市领导进行座谈交流,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反思查找自身不足,研究谋划方法路径,找准下步工作重点,为城市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城市发展路径、目标和方向上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今年上半年,随着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一港双城”建设暨城镇化建设推进会等重要会议的相继召开,唐山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推进举措愈发清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和省委对唐山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唐山优势谋划城市发展,走‘一港双城’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在5月11日召开的主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王浩书记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围绕什么来建设城市”的问题。
字字珠玑、环环相扣,上下衔接、有机统一。短短百余字,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意。
——“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和“两个率先”是中央和省委对唐山提出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是唐山城市工作的前进方向,决定了唐山的城市工作站位必须更高、标准必须更高。
——谋划唐山城市建设发展,如果没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就不可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也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和彰显唐山优势,就很难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很难率先建成现代化强市。
——唐山是第二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依靠创新精神创造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七个第一”,近代工业兴起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构成了唐山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特色。
——宜居宜业宜游是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魅力所在,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内涵、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质的内在要求和基本体现。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形势下唐山城市发展规律、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正确把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唐山城市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围绕实现城市工作总体目标,我市明确了城市工作必须坚持的“七大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谋划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下大力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最期盼的事坚决办好。
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做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坚持统筹发展。牢固树立“全域唐山”理念,围绕“五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布局,着力推动区域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动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促动形成中心凸显、优势互补、垂直分工、错位发展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生态唐山,实现绿色发展,是唐山的命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严格坚守生态原则,严格遵循自然规律。
坚持品质至上。倡导“工匠”精神,通过精准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通过提升每个区域乃至每个单体建筑的规划品质进一步塑造、凸显城市特色。
坚持经营城市。走市场化运作之路,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集城建资金,让城市像机器一样高效运转,努力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路子。
坚持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下足“绣花”功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下大气力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目标就是旗帜,原则就是规章。在这个红五月,唐山重绘发展新蓝图!
撸起袖子加油干
5月18日上午,在丰润区火石营镇北刘庄村南的河边,50多岁的王大姐正在给孩子洗脸。清澈的河水、绿茵茵的水草、齐整的水泥护坡、别致的石板护栏、横跨南北的小桥,与洗脸的娘俩构成一幅靓丽的风景。看到一群人拍照,王大姐自豪地介绍:“自从开展河流环境治理,村里清走了桥头河边的垃圾,捡净了河里的塑料袋,门前这条河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加上水库放水,每天进进出出感觉舒畅多了。”
全市 “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协调会后,丰润区领导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河道全域进行了现场踏查,补漏洞、严管理、抓落实,让在丰润境内达75.4公里的陡河在短时间内清亮了许多、洁净了许多。
动起来的不只是丰润区和水务部门。
全市城建工作推进座谈会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事不隔夜、迅速高效,第一时间启动、最大力度推进,全市城市工作的新格局正在迅速铺开——
路北区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以站西片区开发建设和秦黄下棚户区征收改造为“主战场”,以“三改一通”为突破口,加快打造成全市的首善之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区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区。
路南区加快制定城市产业、城市建设、城市改造、棚户区改造、精细化管理5个专项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70个老旧小区及119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主城区的创新引领区,争做主城区建设发展的排头兵。
融入主城区,是丰南、开平两区城市工作的关键词。
紧扣这一关键词,丰南对接唐山城市《总规》修编,制定了《丰南区2018年“一港双城”(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规划体系、综合交通体系、港口建设、统筹推进“双城”建设、城乡统等发展、改善城镇生态环境6个方面、18项重点工作、34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702.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40.1亿元。
滦南县坚持“南改北扩”战略,完善“一河三区”框架,推动城市大建设扩规模、精改造提品质,到2020年努力使县城建成区成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态和谐的魅力新城。
滦县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坚决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迁安、迁西、芦台、汉沽等县(市)和开发区也都按着新目标修订规划、谋划重点、迅速落实。
“五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已经成为了上下共识和全民行动。
市规划局按照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要求,加快启动推进总体城市设计、南湖及周边区域概念性城市设计、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再利用专题研究、“三山两河”保护规划和城市增绿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力争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市发改、工信、环保、城管等部门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不断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推动生态唐山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一港双城”建设等十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在“污染退城、清水润城、城市增绿”工作上持续发力,为城市工作全方位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各级党委、政府和党组织切实扛起城市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学习培训、推行一线工作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法治市,努力打造一支懂城市、会管理的高素质城市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做好城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
种种过往,皆为序章。
向着创新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目标,唐山的城市建设速度、城市文明厚度、城市民生温度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记者 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