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发展 >> 城市建设 >> 内容阅读
成都市规划局阐释解读公园城市: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作者:尹沁彤 来源:成都商报 添加日期:18年05月17日

    为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重要指示,开辟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有着4500年文明史和2300年建城史的成都,正在迎来城市千年之变,并以先行先试的勇气发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宏愿。

    公园城市是什么?怎么建?成都市规划局正牵头编制《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12日,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首次对公园城市内涵特征及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总体目标、策略、举措等方面进行阐释及解读。

    何为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三步走”发展目标

    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

    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公园城市内涵特征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成都商报:什么是公园城市呢?

    曾九利:根据充分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成都商报:公园城市具有哪些内涵特征呢?

    曾九利:在新时代背景下,着眼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我们认为公园城市内涵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建设公园城市正是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蓝天白云常在,青山绿水永存”的美好愿景,引领功能产业、资源利用、文化景观、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发展,形成“绿色+”的新发展框架;实现城市格局更加优化、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城市功能更加开放、城市形态更加优美、城乡关系更加融合、产业发展更加绿色。

    二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城市工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将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落到实处、落细、落小。公园城市理念将“城市的核心是人”作为价值取向,以“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方向,突出公园城市中的“公”字,做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突出人民属性,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服务所有人”,力争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突出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阔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城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公园城市理念应体现山水林田湖城之间的合理配置和统筹优化,将山水林田湖城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构筑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的一体性关系。

    四是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公园城市理念将以人本作为规划建设的逻辑起点;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注重生态建设,营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城乡环境;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功能产业。实现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2050年

    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商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张瑛:对表新一轮城市总规战略目标,明确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成都商报:公园城市要怎么建?目前我们制定了哪些策略和举措?

    张瑛:在对公园城市理论内涵的研究基础上,按照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我们将围绕以下方面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一是锚固自然生态本底,构建“山水田林城”公园城市总体格局。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思维,强化自然生态环境,锚固全域发展的绿色空间底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塑造“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总体格局,从而重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另外,也应强化环境保护与治理,营造碧水蓝天净土的优美环境,全面推进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环境噪声污染和水污染防治。

    二是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塑造“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基于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与功能特色,按照“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理念,构建由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化环境组成的全域公园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天府绿道网、市域水网的串联作用,连通林盘、景点、园区、企业、学校等所有城乡节点,形成全民共享、覆盖全域、蓝绿交织的网络,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化,让市民可进入、可参与;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活场景。

    三是转变经济组织方式,形成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发展模式。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组织方式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从而吸引人才聚集;同时依托公园城市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业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融合化发展。以共商、共建、共治模式建设公园社区,以“街区制”理念全面推进公园街区建设,实现街区空间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共融。明确产业“正负清单”,全面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四是打造天府文化景观体系,彰显人文荟萃、特色鲜明的公园城市文化魅力。根据生态公园、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类型,结合地域历史与特色,差异化形成多元文化主题的绿色空间,全方位展示成都文化特征。建设标志性景观,全面增强文化识别性,不仅依托大型标识建设,打造文化“大符号”,而且也依托小微型景观小品雕塑,打造文化“小符号”。依托绿色空间,增加文化设施,策划民俗文化活动,强化人对文化的感知体验,提升公园城市文化内涵。美化城市“第五立面”,突出飞机起降航线可视区域的绿化、美化景观建设,强化重要山体、标志性高层建筑以及重要公共建筑眺望可视范围内建筑屋顶的管控,呈现公园城市360度大美形象。

    五是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营造全民共享、高效便捷的公园城市宜居环境。优化“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模式,推动社区综合体与绿地结合设置,并通过绿道串联,形成环境优美、服务便捷的综合服务中心。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充分依托公交、绿道、慢行系统等交通空间打造生态景观带,统筹考虑立体步行路径,推进绿色交通与绿色空间相结合。全面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智慧化水平。

    (记者 尹沁彤)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