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发展 >> 城市经济 >> 内容阅读
成都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作者:杨彩华 来源:成都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5月16日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在经济、民生、国防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都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中提出,要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那么,成都将如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近日,市经信委副主任车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什么是工业空间?

    “近年来,成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差距依然非常明显。”车轴介绍,具体而言,成都制造业产业层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产出效率不高、产业聚集度不高等。他表示,为加快制造业发展,成都将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为抓手,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航空装备等重点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成都制造全面迈向中高端,使成都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和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为了适应制造业的发展,成都将进一步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那么,什么是工业空间?“简单讲,工业空间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用于发展工业的部分,工业空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成都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科学的空间规模和合理的产业布局,将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协调。”曾九利表示,对一个城市而言,布局多大的工业空间规模合适,是要根据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城市发展目标而定的。

    “成都从类型上看属于综合型城市,从发展阶段上看属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基于对成都城市的综合判断,成都工业空间布局规模在20%左右是科学合理的,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比例来统筹全市工业空间布局的。”曾九利表示。

    成都工业在产业布局中

    如何体现差异化发展?

    目前,成都正在实施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这五大主体功能区,将是未来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那么,产业布局将如何突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发展导向和区域功能定位,体现差异化发展?

    “本轮《成都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的一大特色就是体现了差异化布局原则,秉承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大主体功能区是未来城市发展主线的理念。”车轴介绍,按照成都“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城市格局,“东进”区域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随着制造业重心东移,成都经开区、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将是工业经济增量的主要承载区域和工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域,重点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南拓”区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西控”区域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北改”区域依托国际铁路港,重点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中优”区域一般性制造业逐步退出,支持总部经济和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软件服务等发展。

    曾九利也表示,根据“东、南、西、北、中”各区域不同的发展取向和功能定位,结合各地比较优势,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全市共规划了20个工业园区、10个工业集中区,确定园区规模和主导产业,为城市和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承载支撑。“中优”区域工业空间大幅缩减,西部区域严格控制新增规模,这一轮工业空间增量的80%布局在“东进”和“南拓”区域。同时,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周边城镇区统筹规划建设,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载体,推进产城一体协同发展,使特色园区成为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实力增长的重要支点。

    如何将产业生态圈构建的经济优势

    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

    生态圈是以产业为核心,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一种多维网络体系。成都如何围绕城市发展重点产业,聚集关联要素,统筹全市资源,推进产业发展?

    车轴介绍,当前,成都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构建为核心,围绕城市发展的重点产业,分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构成和发展需求,创新要素供给,提高配置效率,整合城市资源,在人才、资金、土地、能源、物流和专业支持政策上精准发力,打造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他还介绍,去年,全市启动建设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13个工业类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编制了《成都市工业类产业生态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产业生态圈建设指引》,指导相关产业聚集产业关联要素,统筹资源配置,加快集群发展。

    “通过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构建,聚集了成都海光、振芯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格罗方德、云南超硅等项目加速建设,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晶元制造、封装测试、关键材料、下游应用等环节补齐做大,以高新区引领,成都天府新区、双流、邛崃等多地联动的态势基本形成,2017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670亿元,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收入6393亿元。”车轴表示,近期我们还将启动人工智能、航空发动机等7个重点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市工业类市级产业生态圈将达到20个,这些都是瞄准国际国内发展重点,体现成都比较优势,可望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产业领域。

    那么,如何将产业生态圈构建的经济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功能区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产业生态圈经济优势落实落地的具体载体。”曾九利介绍,比如,按照全市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建设推进方案,我们规划建设了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涵盖高新西区、郫都区部分街道,约120平方公里,功能区以产业生态圈建设理念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城市为导向,统筹产业、城市、人口的协同发展。他还介绍,在功能区规划中,根据产业发展规模目标测算出用地需求,并合理布局落地;根据产业发展配套需求,安排研发、商务、金融、流通城市功能;根据产业特定人群的需求特征,安排居住、商贸、文化、教育、娱乐等城市配套,从而形成特质鲜明、产城融合、配套完善、职住平衡、宜业宜居的现代城市新区。本报记者 杨彩华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