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杭州、深圳、上海等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以资借鉴
今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大数据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政府监管、创新创业四大领域的应用,带动一批大数据应用项目,助推政府服务和治理模式创新。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解决城市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杭州、深圳、上海等城市都在积极摸索着前行,其中不乏一些有特色的建设模式,值得禅城借鉴参考。
“城市数据大脑”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禅城作为中心城区,面积只有154平方公里,但汽车保有量却高达50万辆,每平方公里汽车拥有量甚至超过广州和深圳,加上地铁建设提速,道路改造加快,高峰期比广深核心区还要拥堵。
杭州也面临与禅城相同的问题,但却另辟蹊径,提出城市数据大脑概念(以下简称“城市大脑”),主动运用“城市大脑”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5月15日,杭州市数据资源局代表市政府发布《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勾勒出杭州未来打造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智慧城市的愿景,描绘了城市数据大脑在提升城市管理,助力产业升级,以及服务百姓生活的应用场景。
城市数据大脑治堵显成效
实际上,2016年云栖大会上,杭州就发布了城市数据大脑初步方案,并应用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杭州会同阿里巴巴、银江孵化器等企业,浙大等院校研发的城市数据大脑交通V1.0系统,通过数据归集,将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像CT一样对城市交通的车速、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生命指标进行全面扫描感知,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发现城市的拥堵点、乱点,将交警部门日常工作重心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处置问题之上。
具体做法包括:在监控交通摄像头和路口信号灯的基础上,配合媒体、企业、机构等多方联动,通过“智慧大脑”优化路径保证特种车辆在交通上缩短时间的消耗;运用城市数据大脑对交通态势、时间检测感知、路口匝道路段感知结果,充分挖掘杭州交警机动队(TPTU)、交通信号配时中心、路面警力潜能,迅速处置交通拥堵和交通时间,并对堵情、事件进行分析,完善“发现-处置-回流-溯源-优化”处置闭环等。
高德地图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杭州城市拥堵排行连续多年全国排名第2,但在2016年,也就是交通V1.0系统上线以来,出现了第一个拐点,下降到第8,到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为第83名,高峰时段的拥堵时间从原先平峰时段的1.87倍,下降到了1.53倍。
覆盖智慧城市和市民生活全域
据了解,城市数据大脑可将散落在政府、公用事业单位、运营商、互联网等行业和领域数据即时汇聚,形成海量数据资源。城市数据大脑作为城市级别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平台,建成后将使城市具备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有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
根据《规划》,城市数据大脑具体的应用领域包括交通系统、平安系统、城管系统、旅游系统、医疗系统、环境系统、其他行业系统及超级应用八个方面。
城市数据大脑的建设愿景主要有三个方向:以数据资源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利用数据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提升以及通过数据开放推动产业发展。
以数据开放推动产业发展为例,数据已是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杭州近年来积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汇集了一大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城市数据大脑的建设,让不同权属、类型的数据有了融合、共享的可能。
据悉,城市数据大脑最终将向社会开放城市级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提供数据资源服务输出。数据的开放,将带动一大批信息产业及周边产业的发展,还将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例如数据+工业,建设工业大脑等。
一号走遍深圳一屏智享生活
以人为本便民惠民乃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方向。禅城近年来通过一门式、区块链等创新举措,从市民、企业的办事体验出发,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重塑和再造,窗口从“多”到“一”,实行“只认流程不认面孔”的无差别化审批,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的转变。
而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在应用大数据助力城市治理、创新实现信息便民惠民方面的做法经验同样值得思考借鉴。
日前,深圳市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全面感知体系、城市大数据、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提升等十大工程,努力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
市民、企业“一号走遍深圳”
据介绍,“一号走遍深圳”实现后,市民的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银行卡等,只要是实名办理的卡都可合成一个账户,在购物支付、医疗保障、图书借阅等过程中,均可使用身份证办理相关事项和服务。未来,还可以通过生物识别+身份证号/实名手机号办理各类事项和服务。“一屏智享生活”实现后,市民办事、享受生活服务无须到处找入口,可从统一APP获得想要的服务,该APP还能根据个人情况通过移动端推送服务信息。
对企业而言,“一号走遍深圳”实现后,企业在办理各类事项时,无须重复提交各种证明材料,只需要使用社会信用代码+数字证书就可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尽量做到不见面办理。“一站创新创业”实现后,企业可方便地获得政府开放的数据和软件开发资源进行创新,也能享受一站式创业服务。
为全市每栋房屋赋予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是深圳建设“数字中国”的一大创举。2017年,深圳市政法委与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起草了《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整合规划国土、公安、住建、民政等地址管理部门的行业标准。如今,深圳已为全市60多万栋建筑物和1100多万间(套)房屋赋予了由25位数字编码构成的唯一“身份证号码”。
此外,深圳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目前已初步具备“态势监测”“综合协调”“协同指挥”和“辅助决策”等核心功能。该中心今后将打通公安、应急、城管、三防、交通等条状业务系统和各区运行管理中心,实现“一张图”实时掌控城市运行态势,市、区两级运行管理中心和各部门业务系统一体化运行联动。
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据悉,围绕“六个一”目标,深圳将重点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工程、全面感知体系工程、城市大数据工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程、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工程、智慧城市治理优化工程、智慧产业发展工程、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标准规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
其中,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将以贯穿服务市民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为主线,优化整合各级各部门服务内容,建成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民生服务体系,包括构建新型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建设面向社会需求的教育智慧服务体系、建立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气象服务新模式、构建口岸智能化便捷化通关体系等等,市民和企业服务体验和便利程度将极大提升。
巧用“社区大脑”打造智慧社区
哪里的消防通道上有违规停车、哪家的独居老人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哪条马路上的窨井盖被异常打开……在上海,来自“神经末梢”的报警信息被汇总到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帮助社区更好实现精细化管理。“物联网+”正在重塑社区的管理模式。
“最强大脑”可自动报警
问题窨井盖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发生坑人又坑车的现象,是城市运行中的安全隐患。而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却有一批“聪明”的窨井盖——它们被装上红外感应探头,当井盖缺失,或出现溢水、发生毒害气体超标的情况,会主动向后台“报告”,街道在接到报警后短短几秒钟就能准确定位到问题井盖,继而能及时派单给专业人员进行紧急处置。
除了会主动报警的窨井盖外,能锁定高空抛物者、守护老人居家安全、制止违停车辆等一系列“黑科技”都在这个社区成为现实,而这背后,支撑其运作的是被称为“社区大脑”的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社区大脑”综合管理平台,临汾路街道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街道内非机动车停车情况、窨井盖报警情况、消防通道报警情况、公共区域人流密度、电梯运行情况、食药品安全、河道水质数据等。
“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运行,覆盖网格中心、综治中心、应急中心、物管中心、民生保障中心五个中心职能领域,通过智能化技术接入绝大部分城市部件和全部城市事件管理数据,中心指挥长根据接入的管理数据实时调配行政资源,即时修正城区运行缺陷,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管理。
新技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
社区智能化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居民有获得感。临汾路街道“社区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人、户、房三大要素进行分析,针对各种人群提供相应的服务。
临汾路街道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辖区总人口的40%,街道针对纯老家庭推出了服务新举措,包括为老人安装照护五件套:智能床脚垫、门磁、烟雾感应器、燃气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等项目。通过监测日常生理健康数据,24小时保障生活环境的安全,建立一整套事件对应机制,协同老人的监护人、楼组的结对伙伴、社区的志愿者组成一整套主动服务机制。
在一些重点小区、养老院门口,街道还安装了电子围栏监控,通过老人身上的感知设备,实时了解到老人的活动轨迹,特别是防止发生老人走失事件。
记者观察
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
移动支付、在线医疗、无人超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不少实实在在的智慧生活触手可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创建智慧城市的总量超过500座,位列世界第一。据了解,从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以后,我国智慧城市进入起步期,开始主要是以提升政府政务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在惠民服务、政务服务、交通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有了新突破。
自2014年开始,禅城一门式、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区块链技术应用等系列改革,便是主动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生产工具,力促发展“加速度”,将改革不断从政务服务向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方面延伸。
智慧城市建设是时代洪流下的大势所趋,杭州和深圳等地成功的背后折射出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那么,禅城如何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实现弯道超车?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在医、食、住、行、教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因此以民生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突破口。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要有物质与技术的便利、制度和秩序的保障,更要承载更多人的幸福和梦想。
其次,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利用,碎片化的海量数据本身并无价值,只有把碎片化的数据点连成线,形成系统,发现趋势,发现问题,进而指导行动,帮助决策,才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如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便是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创新之举。
最后,智慧城市建设要有合理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都不是最理想的,只有开展多方协作,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模式,方能高效运行。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冯栋(综合新华社、杭州日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