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品牌 >> 城市案例 >> 内容阅读
圣彼得堡的历史传承与城市活力
作者:曹慧霆 来源:东方早报 添加日期:15年03月24日

   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传承,这样的词语常给人一种厚重的情感体验,但也令人生发出古老、守旧的联想。似乎,这样的城市值得被津津乐道,皆因其历史的辉煌。笔者却以为,所谓“传承”,传递先于承托,恰恰包含了“发展”的意味。历史传承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怀着对历史的敬畏,继承并不断发展其内涵。

  提到俄罗斯,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的城市,是首都莫斯科,也是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不过,我在这里想为大家介绍的,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300年前的欧洲新城

  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海滨,从瑞典人手中争夺到一块领土。这块领土并不大,但非常重要。它为当时的俄国提供了一个海上“瞭望欧洲的窗口”,自此俄国打开了通向欧洲、通向现代化的大门。彼得大帝以这块领土上的第一座建筑—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为起始,建起一座全新的城市,即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一座完全按照规划建设的城市。彼得大帝游历欧洲后,有了建立欧式现代化新城的想法,他希望把圣彼得堡建设得宏伟壮观,能给每位海上来客以景色美好的强烈印象。

  彼得大帝先于时代百年,就认识到使俄国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彼得大帝参照当时欧洲的最高标准,对圣彼得堡的城市形态进行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建设进行有计划的设计和改造。这使圣彼得堡严整而富于创造活力的城市格局从300年前就得以确定。圣彼得堡的总体布局中,拥有大尺度的放射道路、纪念性广场和中心主体建筑物,从中可以看到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使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此圣彼得堡成为代表当时欧洲规划与管理水平的新式城市。

  彼得大帝创建了这座城市,他的继承者也不遗余力地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继续建设这座城市。伊丽莎白女皇从意大利请来一流工匠与建筑师,创建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斯莫尔尼宫和皇村的宫殿。叶卡捷琳娜大帝和亚历山大一世,请来自英法意等国的设计师设计了艺术学院、巴弗洛夫斯克宫、俄罗斯博物馆和剧院等,俄罗斯名匠则为亚历山大设计了喀山教堂和海军部。时至今日,圣彼得堡仍以其恢弘的建筑享誉世界。

  在圣彼得堡城市发展的300多年中,尽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中心区的整体格局、路网形式、街道线型和空间尺度等,始终没有发生大变化。这种相对稳定的统一性,与各时期赋予城市的微妙差别,给城市空间带来特别的魅力。

  低调的“世界级”城市

  今天,圣彼得堡已不再是俄罗斯的首都,但它仍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维持“世界级城市”的姿态。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也是俄罗斯的教育、艺术、科研中心。圣彼得堡拥有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宫殿雄伟,藏品丰富。同时,城市的博物馆总数超过50座,被称为“博物馆城”。在圣彼得堡,还有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伊萨基辅大教堂”。今天,这座教堂已被改造成博物馆和城市登高眺望景点,不再具有宗教功能,但这并不妨碍它接受来自世界的膜拜。它与滴血大教堂、喀山大教堂一起,成为圣彼得堡教堂风貌的代表建筑,宗教文化、城市历史与市民生活在这里得到有机统一。同时,圣彼得堡还拥有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的“列宾国立美术学院”,吸引全世界学生来此研修。

  圣彼得堡的文化名城气质,融历史文明、宗教信仰、艺术创作于一体。尽管圣彼得堡的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并非世界最高水准,但谁都无法抵御其作为一座世界级文化名城的魅力。

  城市变革与历史文化保护

  圣彼得堡建城后300多年里,经历过辉煌和大变革,也承受过苦难。圣彼得堡是“十月革命”发源地,苏联成立初期, 其社会政治领域发生巨大变革,也在城建方面引发巨大变化。初期,文化遗产政策出现过重大失误, 由于实用主义盛行和对宗教及旧知识分子的轻视,大批教堂和修道院被拆除和改造, 庄园也被用作公社仓库。直到1933年,政府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才得以转变, 通过了保护历史文物和保护建筑文物的规定。

  二战时,因圣彼得堡为当时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便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1941年,圣彼得堡爆发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希特勒希望占领这座城市,开始长达900天的围城战。虽然战役最终以苏联取胜告终,但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创伤是巨大的。

  战后的圣彼得堡,一方面积极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也没有放弃对城市面貌的恢复与改造。固然,城市的历史建筑、风貌能很好地保存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建设之初就有相当高的规划和建筑水平。但另一方面,圣彼得堡在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投入的关注、拥有的先进理念和工程实施的严谨态度,也是让圣彼得堡保持高品质城市风貌的重要原因。

  1976年,圣彼得堡颁布《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规定》。规定扩大了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并指出,对城市建筑的保护不但包括个别建筑物和构筑物,还包括城市建设方面的建筑群、建筑综合体、街道广场以及园艺作品和自然风景等。文件提出,文物古迹不应仅被当作怀旧或反映历史丰功伟绩的物证,还应被视作反映现代生活的一种现象。

  1985年,圣彼得堡发布《列宁格勒市区及周边地区20年总体规划(1985-2005)》。在规划中,第一次确定了城市历史中心的联合保护区。2005年,颁布《关于圣彼得堡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圣彼得堡境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地区边界》的法律,以最高法的形式确定对这座城市的保护。至此,圣彼得堡的保护工作达到了最高水准。

  新时期的保护战略与城市规划

  进入21世纪,以建城300周年为契机,圣彼得堡又制定了新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战略与城市规划。

  2005年11月,《圣彼得堡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正式颁布,战略中确立了圣彼得堡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主要优先权、标准与活动方向,同时明确对古迹、历史建筑群及城市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利用,探讨了历史地段的改造与新建等方面问题。战略认为,文化遗产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资源之一,圣彼得堡的文化遗产造就了圣彼得堡人的气质;城市的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城市形象展现,这既包括建筑艺术的杰作,也包括完整的城市空间环境。战略延续了“联合保护区”对历史中心进行整体保护的路线,并针对不同的保护层次,提出具体的、不同的保护与控制要求。战略从思想上和法制程序方面,规定了对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改善,依据战略实质要求,提出了“以发展为目标的保护、以保护为前提的发展”,即“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

  在保护战略之外,圣彼得堡市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令。他们对高楼和新建筑做出严格限制,要求新建筑必须传承原始风貌,在风格、形态、色彩、建材、高度和外观等方面有具体和严格的规定。同时,要求所有在老城区的现代化项目都要经过3D模型检验。以此保护圣彼得堡整个历史中心区的天际线形态与区域空间风貌。

  著名的欧洲第一高楼“奥克塔(Okhta)”因违反了相关法令,整整7年未被批准建设,最后不得不迁移位置。虽然“拥有洲际最高建筑”这样的头衔,对大部分城市和地区而言都极具吸引力,但对于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区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是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更宝贵的财富。

  此外,在《圣彼得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至2020年)》和《圣彼得堡空间规划》中,也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圣彼得堡市社会发展目标与空间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的是,在《圣彼得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至2020年)》中,把“个性城市”、“万能城市”、“对不同文化易感”、“对不同信仰宽容”、“自由”和“面向欧洲的开放窗口和进入俄罗斯的自由入口”,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根本导向。这与300多年前,彼得大帝提出的“建立一个开放包容、面向欧洲和世界的窗口,并通过这个窗口传播俄罗斯文化”的初衷高度一致。由此,笔者想起了读书时导师对圣彼得堡建城规划的描述:“一个规划管了一座城市300年”。

  城市活力与历史文化保护

  对任何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如何既能保护文物又可以让城市得到发展,都是很难的问题。尽管今天圣彼得堡已不是俄罗斯的首都,但它仍是俄罗斯的工业中心、科研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教育中心。圣彼得堡的造船、机械、航空航天、国防和能源产业,均世界闻名,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始终没有停滞。圣彼得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特色,关注但不拘泥于经济数字,体现出鲜明的城市个性。这种个性恰是这座城市的活力所在。

  在圣彼得堡,艺术、文化与科学离百姓生活的距离很近。孩童自幼习于到剧院欣赏高水准的芭蕾舞、戏剧表演,游历涅瓦河,参观冬宫博物馆、夏宫这样的世界级的艺术殿堂。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各种不同风格的雕塑林立,给人足够的欣赏与思考空间。在博物馆里举办一场婚礼,也不是标新立异的创举。这反映出现代圣彼得堡青年人的理念与态度。

  圣彼得堡市长波尔塔夫琴科·格里高利·谢尔盖耶维奇,曾形容圣彼得堡是一座充满“魔力”的城市。比如,设计了冬宫、斯莫尔尼宫、叶卡捷琳娜宫等地标的意大利建筑师拉斯提里,以及伊萨基辅大教堂的设计师法国人蒙费朗等,在来到圣彼得堡之前都只是二流或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普希金的诗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这里获得知名度;门捷列夫在这里发明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而政治人物普京、梅德韦杰夫也来自圣彼得堡。谢尔盖耶维奇戏称圣彼得堡的城市魔力就在于:一旦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来到这里,就会产生“协同效应”,很快就会功成名就。因为这座城市尊重历史也尊重创造,尊重文化也尊重生活。

  结语

  我们经常讨论城市文化,讨论城市的气质与灵魂。正如圣彼得堡人认为,是圣彼得堡的文化遗产,造就了圣彼得堡人的气质,城市的品质常常决定城市气质,而城市的气质又会反过来影响城市品质。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历史的传承,首先应基于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识。保护并不仅因旧物消失可惜,更大程度上,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城市的气质,这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圣彼得堡在坚持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继续散发着自身活力。那么,我们的城市呢?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