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队员当“路长” 四级联动全响应
日常巡查、寻找问题、解决投诉、协调关系……一年来,“路长”这个称号在首府的街头巷尾早已不再陌生,由“路长”架构起的基层城市管理队伍可以说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排头兵”。为持续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赛罕区积极探索改革“路长制”,让精细化管理、长效化管理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城管队员当“路长” 专业又高效
呼市的大街小巷,“路长指示牌”并不少见。日前,记者在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四千米巷看到的一块“路长指示牌”与其他地方的稍有不同,除了原有的社区干部,区城管执法局的大队长、中队长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出现在三级“路长”和四级“路长”一栏。赛罕区城管执法局二大队大队长葛志鹏成为四千米社区的三级“路长”已经两个月了,自从城管队员充实到“路长”队伍中,许多街巷中的问题都能够就地解决。
“原先城管日常巡查的范围和‘路长’的责任区有重合的部分,比如门前堆物、随地便溺、门前三包责任缺失等问题,社区干部发现了只能劝导教育和上报处理,现在城管队员当‘路长’,类似问题都能现场处置。不仅如此,对发现的问题责任归属方面,城管队员也更加专业。”葛志鹏说。
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云宏伟说:“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是‘路长制’改革的试点,辖区城管队员充实‘路长’队伍以来,一个街区每天发现20多条环境问题,有80%左右都可以在基层解决,大幅提高了基层‘路长’的工作效率。”
管理流程分“内外”环 责任更明晰
“城管负责街巷上的随地便溺、乱倒污水、车辆停放、乱扔杂物、门前三包责任缺失、市政设施损坏、道路安全隐患等,社区干部负责物业监管和小区秩序管理,‘路长’加上‘N员’,就形成了管理流程中的‘内环’。”云宏伟介绍,“N员”是指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员和网格员,依照不同社区业态分布灵活配备,目前已经形成了专人专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管理机制。“以区长担任的一级‘路长’牵头,区、街、社区、道路构成了新‘路长制’的四级联动全响应模式,社区一级能够解决的问题都通过与职能部门系统联动的方式在不出社区的情况下解决,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督查——结单的内部循环。”
针对社区一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上报12319城市管理热线和通知问题权属单位,由二级“路长”即街道办事处主任协调市一级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和上报区智慧指挥中心。“路长责任制”、社区网格化服务、数字城管三网合一,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形成了“外环”问题处置流程,在辖区实现了道路全覆盖、路长全感知、部门全响应、问题全处置。
逐步形成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模式
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成效不断显现,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也更加深入细致,赛罕区探索“路长制”改革的目标也把目光从“发现问题再治理”逐渐转移到“标准精细化 常态化管理”的治理模式方面。
赛罕区副区长韩权芬介绍,改革后的“路长制”还将实行全新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由二级“路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实施长效化管理;建立督查机构,检查案件处理情况、制定实施奖惩措施;主动作为,分别针对辖区情况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每周召开职能部门联席会议,让各个职能部门形成合力;由二级“路长”带头实施例行巡查制度,让各级各部门把“问题导向”形成常态;每周分类统计未解决的问题,上报的同时形成任务清单,探寻更加高效的解决办法。
“下一步,赛罕区‘路长制’改革将按照‘依职分工、各负其责、简化流程、上下通畅、提高质效’的原则推行,并不断探索能适应城市发展的管理方法,努力把赛罕区打造成整洁美观、文明和谐、有序宜居的首府城市文明窗口。”韩权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