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发展 >> 城市建设 >> 内容阅读
兰州城市布局从单核心模式演化到多中心模式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作者:马艳玲 来源:兰州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6月08日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2000)》二版规划示意图。规划城市用地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90万人。 □资料图片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四版规划示意图。如今40年过去,兰州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扩大了2倍多,市域人口扩大近4倍。 □资料图片

    春潮涌动,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期,时任兰州市城建局副局长的任震英先生主持编制了第二次《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2000)》,1979年10月29日,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是当时批复的第一批城市总体规划。兰州二版规划城市用地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90万人,如今40年过去,兰州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扩大了2倍多,市域人口扩大近4倍。数字最能说话,伴随不断拓展的城市空间以及增加的人口规模,兰州这座城市正在以昂扬的姿态成长:城市布局从单核心模式演化到现在的多中心模式,城市的功能也日趋完善。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记者近日走访城市规划的专家,回望兰州发展进步的脉络与印记。

    城市发展开创双中心格局

    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从二版、三版到目前实行的四版总规,兰州在一张张规划的蓝图中走向明天。经历40年的发展,兰州的“体格”不断健壮。兰州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贾云鸿向记者回顾了兰州版图的发展变迁。

    “一版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上采用田园式分散组团形式,进行明确功能分区,以工业区建设主导、组团推进,跨越发展,构筑了带状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框架,反映了兰州市重工业城市的基本特色。二版规划延续了一版规划的特点,确定了‘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城市用地布局和建设发展原则,充分拓展了机械制造的功能,初步奠定了工业城市的格局。”贾云鸿说,在规划手法上,它是田园式的,既有城市又有乡村,将园林绿化规划与城市工业布局、道路系统、河湖水系、建筑组群联系起来,并把近郊果园菜地纳入布局,使之形成田园城市模式。

    如果二版城市规划属于理想化的田园风格,那么于2003年获得国家批准的三版城市规划则倾向于写实。上世纪90年代,兰州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急需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版城市规划则开创了以黄河为发展轴线的双中心格局,让城市空间围绕黄河两岸进一步拓展,并提出突出打造安宁新城区,让兰州城市有“双中心”,引导城市从偏于东市区、以东方红广场-三台阁为轴线,向以黄河为轴线的转变,以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着重城市设计,提出“一水两山三绿廊”的城市风貌建设原则。

    冲出峡谷实现区域多中心发展

    从现在的视野来看,前三版城市规划围绕‘两山夹一河’做文章,局于盆地,限于两山,而现行的四版总规则跳出盆地,冲出峡谷,实现区域多中心发展。

    四版规划的框架跨越河谷,实现区域共生,协调发展,它以空间发展战略和市域发展特征为基础,构筑起“双城五带多片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其中双城指的是主城兰州中心城区和副城兰州新区。四版新规的鲜明特点即,城市功能由传统工业城市向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转型;产业结构在中心城区由以重化工业为主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型,其他产业向兰州新区和园区集中;城市建设由工业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型;城市空间由河谷盆地向盆地外围拓展跨越;城市结构由河谷单中心城市向区域多中心城市转型。

    同时构筑起“一河两岸三心七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轴线,一河两岸”成为城市主要的景观、人文、活动轴线。“三心”即城关中心区,侧重承担高端商贸、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功能;安宁-七里河中心区,重点打造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中心功能;西固中心区,着力发展后工业文化创意、工业博览旅游及总部经济等功能;“七组团”即盐场—九州、和平、金来、定连、彭家坪、河口南、沙九组团,主要承担高新技术、轻型制造、现代物流和居住配套等功能。

    展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镇空间格局

    当前,《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规划期将至,兰州市已经于去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展开,2019年底将按要求完成上报工作。

    未来的兰州,将会是什么样子?关于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规划专家有何思考和建议?“原来的城市规划立足于就城论城,而五版总规将迈向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规划,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贾云鸿对记者说,真正实现河谷型城市向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迈进。

    五版总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护弘扬兰州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符合兰州现代中心城市的要求。科学构建兰州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一核(兰州中心城区)、两翼(兰州新区、城市副中心)、多点(城镇)一区(生态修复试验区)”的城乡空间布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黄河中上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镇空间格局。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兰州市域生态空间占比80%,开发强度控制在20%以内。合理控制用地规模,实现兰州人口可持续增长和产业集聚发展对城市空间的需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强化丝路重镇、黄河之都、山水城市的风貌特色。以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打造创业、宜居的幸福之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升级兰州传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以产业发展促进兰州人口增长;制定人才政策,集聚各类人才来兰创业。分层次布局不同层级服务设施,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让兰州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 马艳玲

    -新闻背景

    满目苍绿彰显兰州城市精神

    回望城市的成长历程,兰州城市建设由工业城市走向生态宜居城市,布局更加科学,功能日趋完善,让兰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曹军自豪于心的是经过数年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的风貌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的精神得到彰显。

    2017年兰州市被评为中国最美丽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我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可以说这是几代人奋进结出的硕果。二版规划提出重视城市绿化,加强南北两山绿化和建立绿色长廊,三版规划提出“一水两山三绿廊”的城市风貌建设原则,首次提出以黄河40公里为纽带,将公园活动空间、公共绿地、行道绿带和体现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的景点有序布设,点缀镶嵌在黄河两岸,形成多层次的山、水、城绿化一体,内外环抱、经络全市、外契于内的绿色文化生态系统,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四版规划中完善与宜居城市相适应的开敞空间系统,建立山、河、园相融合的山水城市景观风貌。经过数年建设,如今,南北两山郁郁葱葱,黄河百里风情线游人如织,兰州街头满目苍绿。

    “兰州自然生态状况较差,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骄人成绩实属不易。”曹军见证了城市的成长,他对这份成绩的来之不易体会尤深,绿化南北两山中的艰苦卓绝,体现了九曲不回的城市精神。40年的砥砺奋进,兰州一步步走向未来,城市精神的彰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