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广州市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全国综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示范城市(广州是入选的全国3个特大城市之一),其中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是示范工程,也是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的基础工程。
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2010年要全面完成国务院、省、市三级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省政府《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快省、市两级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务院平台互联互通。
系统建设背景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市因其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特殊性,突发公共事件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各方面,并呈现鲜明的特征: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工业的快速发展衍生众多安全生产隐患,事故灾难处于易发期;致病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爆发迅速,公共卫生防控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复杂,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繁,处置难度增加。
2006年12月底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简称应急委)。成立广州市应急管理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加挂市应急指挥中心的牌子,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开展全市的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市应急委下设专项应急机构,同时成立区(县)应急指挥部、街(镇)应急机构,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格局。
201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启动了“广州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下称平台)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利用现有城市视频监控网络(逾2万个视频监控点)、市地理空间框架、各类信息通信网络、各专业应急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市政府综合应急管理及指挥调度平台,提高市政府危机处理能力。项目于2010年9月完成招标工作,计划2011年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系统框架
平台是建立在国务院、省、市、区(县)综合应急框架和地方专业应急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开放式的能与多方接轨,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一个大型城市综合应急联动系统。项目本着平战结合、资源共享、安全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集成化、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等技术将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市政管理、气象、地震等多个专业应急纳入统一的资源管理和联动指挥中,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多个不同层级政府综合应急与专业应急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调度,以广州市应急平台为中心,以区县应急平台、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应急平台体系,并实现与广东省应急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主要功能,实现突发事件的相互协同、有序应对,满足广州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系统特点
平台体系建设围绕广州市应急管理需要,遵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要求,充分利用当代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成果,依靠科技创新,依托省党政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搭建以广州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为枢纽,以区(县级市)应急平台和市级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的全市应急平台体系。根据需要,广州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可与军队(武警)应急平台进行突发事件及有关信息的相互抄送和传递。
广州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将主要是利用现有通信运营商网络资源、互联网、有线/无线通讯网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在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通讯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应急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纵向与省级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及各区县政府应急指挥系统联接,横向与其他地市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和有关社会应急联动机构联接的高效实用的应急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系统内容
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和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等,集成了网络传输、有线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长波对讲、视频监控、移动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库、智能分析等技术形成全市统一模式的城市综合应急系统。
结语
从2003年的非典爆发到2008年南方城市冰灾、汶川地震,城市突发灾难性事件涵盖专业领域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的对灾害进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利用有效的手段降低灾害影响,控制事件态势,提高灾后重建恢复质量,都是摆在城市综合应急平台面前不可逃避的要求。随着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孤岛的打破,物联网应用、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集成通讯、视频监控等新技术的推广,为城市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应急通讯、处置决策等提供了进一步的技术支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充分认识当前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和危害,通过信息共享和智能分析,尽早识别风险,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利用城市数字化带来的变革,提高应急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