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2日,商务部发布监测信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10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2009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979,同比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解读:2008年8月我国CPI上涨4.9%,食品价格上涨10-3%。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则形成了消费。消费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反映消费需求方面我们有一个重要指标,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它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销售给城乡居民、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还能够反映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因此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在统计中,我们可以将消费品零售额按商品类别分为食品类、日用品类、文化娱乐品类、衣着类、医药类、燃料类等。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消费品零售额并没有涵盖服务消费和住房消费,在汽车消费方面也只包括限额以上的一部分汽车消费,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社会消费总额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是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社会消费总额之间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并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月都有统计,很方便对消费变动进行实时观测。因此各类经济报告中常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反映社会消费总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000多亿元,到1992年突破了1万亿元,到2008年又突破10万亿元,达到了108488亿元。
在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城乡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乡消费结构是以农村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消费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消费逐渐赶上了农村,并且开始与农村拉开差距。到1993年,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基本持平,从那之后,中国消费结构便以城市为主,城市消费比重不断攀升,到2006年城乡消费结构几乎是1978年结构的颠倒。
那么我国居民的消费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呢?下面是世界银行的一组数据:
可以看出,虽然2006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排名全球第四,但是我国的消费总规模还很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总量严重不足。我们说消费需求同投资、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对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消费才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商品流通的最终归宿,在三者之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近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但是投资势必形成更大的产能。而这些产能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消费需求进行支撑,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我国通过长期的投资拉动,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商品制造能力,但是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导致产能只能向出口倾斜.直接造成了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严重依赖。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因为美国经济的迅速恶化和消费萎靡,直接导致我国沿海大量企业停产破产。这充分说明,在内需持续不足而投资持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我们这种“投资+出口”的发展模式也不可能长期维持。因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出口导向,向全球输出了大量的商品。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继续扩大,国际市场究竟是否还有足够的容量来消费“中国制造”?而且大量出口势必造成大量的外汇流人,进而推高人民币币值,提高我国商品的出口价格,这个过程目前已经开始发生了,那么在这个趋势下,我们的出口是否还能保持竞争力?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因此,对于一个稳定的经济体而言,保持合理的消费和投资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稳定的经济体,其消费和投资结构在4:1左右是比较理想的,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失调,虽然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关系(工业化前期通常存在较高的投资),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期不足。
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环境等经济问题,也涉及到社会保障体系、人口结构、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心理等方面问题,比如中国人历来喜欢节约、勤俭持家等。因此中国的消费是有中国特色的,扩大国内消费也要寻找一条适合我们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促消费、扩内需,一直受到各届政府的高度关注。事实证明,促进消费并不像增加投资那样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目前我国政府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人们收入水平上去了,消费才有增长的可能。
(2)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通过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让农村消费市场活跃起来。
(3)培育消费热点。健全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相结合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提高家用电器、电话、计算机、家用小轿车的普及率;促进文化、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
(4)改善消费环境。包括: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
总之,未来我国仍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