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近20多年里,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关注GDP。追逐GDP。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怎样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与对GDP有关。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指标,GDP大名鼎鼎,深人人心。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GDP不是万能的。1968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其实,GDP也不能衡量一切,比如它不衡量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也不能衡量资源消耗的多少。如果把GDP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那是极不明智的,甚至会因为狂热的追求经济发展,而造成对资源的肆意开发,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发生“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
古印度有一句格言: “空气、水和土地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但是,为了GDP的增加,很多人忘记了这笔借款。当我们采伐树木时,GDP在增加;当我们把污染排放到空气和水中时,GDP在增加;GDP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损和环境破坏。于是,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8个;中国70%的城市河段受到污染;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很多过去不缺水的城市现在普遍缺水,不得不开始使用无法恢复的深层岩水,但是这些水也只能供应8~10年的使用;众多农村人口不得不饮用已被污染的地表和浅层水源;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各种灾害爆发的频度和烈度越来越高……GDP在增加,但社会财富和福利水平反而在下降。
中国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粗放型增长之后,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这种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是哪个国家都受不了的。
鉴于GDP的这些局限性,绿色GDP的概念被提出。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扣除了对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等)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影响之后,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用公式来表示如下:
绿色GDP=GDP总量一环境资源成本一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
绿色GDP这个指标.实际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程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程度越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越强,反之亦然。
由于环境资源成本与环境资源保护费用统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国的绿色GDP核算体系仍不成熟。2006年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发布了《2004年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GDP核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但由于种种原因, 《2005年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被无限期推迟发布。
党的十七大以来,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政府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并提出了切实的规划和措施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立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人的方式,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式转变。规划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见下页表1)。
表1 “十一五”规划关于节能、环保的部分目标
从增长到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突破。而在衡量经济建设成果方面,也从GDP至上,转变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他一些指标如就业、民生、效益、环保被更多的关注,GDP从“总分成绩”变成了“单科成绩”。目前绿色GDP虽然还不能准确核算,但是它所代表的理念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