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匡晓明[本刊总编]+黄正骊[本期课题主持]
拥挤作为一种文化
Crowding as a Culture
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逆城市化进程后,终于在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中找到了更为健康的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方法。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推进新型城市化也成为紧要而热门的话题。在这个城市化势不可挡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为它催生的新文化做好准备。
未来二十年中将有20亿新城市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大多位于亚洲。中国超过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有5个,超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0多个,大城市的饱满度自不必说,而仍旧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向城市聚集。203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50%左右达到70%左右,无疑,我们的城市将变得越来越拥挤。
事物在特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里,或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高度集聚或充分占有的现象称为拥挤。拥挤存在于不同层次的空间上,它可以是一定面积内人口的迅速聚集,也可以是资源向城市高强度、高速度的聚集,亦可以是一个城市密集区域。它并非均质,而且有着很强的动态。衡量现代城市的拥挤,可以采用空间密度,也可以采用社会密度,两者之间有着有趣的联系。大量的集聚和碰撞产生创造力,而资源分配的紧张也带来消极影响;城市人在抱怨拥挤的同时也在享受拥挤产生的好处。
《癫狂的纽约》是库哈斯的宣言式哲学顶峰之时。当时的他宣称:纽约是现代城市拥挤文化的发源地。如今他惊奇的发现,这种文化已经迅速传遍欧亚、走向南端。可惜的是他不曾体会到东亚城市与生俱来的拥挤特质。现在密度最大的20个城市中有17个在亚洲,而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天生适应和享受拥挤带来的便利。
如果说最早为拥挤文化欢呼雀跃的是矗立在美国大城市方格网街道上并肩崎岖的高楼大厦,东亚经济的崛起和第三世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已经为这种文化的演化找到了新大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的城市拥挤在古代的都市里已经上演,当代中国城市的亲密社会家庭关系在当时已经有迹可循。可见拥挤文化不需立足于密布的楼道空间,他存在于有人际交往的街头巷尾。当然,与过去相比,现代城市的拥挤文化具有更多的流动性,新的科技带来了全新的交往方式,然而城市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达而变得稀疏;相反地,人们比过去更愿意往城市聚集。
混乱作为一种表达
Chaos as an Expression
城市拥挤可以有多重不同的表征,由此可以直接联想到两个词,复杂和混乱。相对于复杂性来说,混乱是更让人害怕的一种表达。城市混乱现象在当今的社会媒体——如微博——中,得到很好的展现。这个媒体种类受到控制,而规模不断膨胀,正好折射了城市的有限资源被高密度分配的现实。每个用户都在争取更多的“资源”——即话语权和关注度,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话题在经受更庞大的群体的推敲,他们中间很少有热点能维持太久。在微博中我们看见城市“混乱”的表征,比如针对户籍制度的讨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的问题,一个城管引发的民族冲突等等。这些资源分配不均引起的“躁动”,是城市里潜藏的定时炸弹,它降低城市的稳定度,而随时可能激化成新的矛盾点。
然而,正是亚洲城市的这种“混乱”让世界上其他文化趋之若鹜。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和非常灵活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混乱中隐藏的大量机会,让那些被枯燥乏味的现代城市生活折磨良久的外国人纷纷来到这里,寻找新的突破口。数据显示2010年有超过3亿外国访客,而当前上海约有21万外国居民。他们来这里找工作,找文化,或找自己;他们成立新公司、结交新朋友、灌输新理想,搀和在正常的城市生活中,也去往那些本地人已经失去兴趣的地方。这些人的到来为原本拥挤的城市社会又带来一丝新的“混乱”,而这正是高密度的城市让人激动的地方。
秩序作为一种抽象
Rule as an Abstraction
物理上的混乱有多重的特性,包括不重复性,蝴蝶效应,不可长期预视,控制点以及有趣的分形现象。折射在城市社会中,混乱拥有物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特性。物理的特性可能通过城市肌理的手段表达出来,而规划师和设计师则通过控制城市中的时间和空间节点来引导城市物理空间的发展脉络。在空间的演变上,设计师对高密度的城市做了许多的想象、充分的准备。在城市建设上,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高密度的基础。在政策上的扶植,增加管理的流动性,认识到平均是不现实的。
高密度空间所容纳的社会特性看似难以捉摸,但社会学家仍可以通过样本调查的手段来寻找“控制点”。对于现代科学和社会学科来说,密集的群体是有趣的调查对象,虽然现在还不能掌握“混乱”社会发展的全部规律,但是横向的(类型的)和纵向的(历史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揭示出社会中诸多看似不好把握的规律。而对于城市物理空间的拓荒者,这些社会规律是指南针,它有助于我们去除脑中未经开化的那一部分偏见,而更为完整辩证地阅读城市现象。
本期《城市中国》旨在通过多角度的解读,来为高密度的现代城市生活、尤其是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高声疾呼。我们并不能以此解决拥挤生活带来的心理疾病和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将展示的是拥挤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它的可研究性。我们采用记录、陈列和分析三种表达手段,探讨的是拥挤、混乱和有序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从平面和历史两维来解释拥挤的两种缘起,以数据和图解证明我们立足在这样的文化中。其次,我们将展现中国当代的拥挤生活片段,其中当然包括移民大潮争先涌入的几座特大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文化人和研究者为我们集合了这样的片段,而将这个巨大差异化的社会中的几个层次“无差别”地呈现出来。最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将用实例解释拥挤文化中隐藏的科学。他们的研究虽然角度手段各异,但都在试图纠正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走进城市研究的内核,试图引发更深层次、更多元化、更透明的交流。拥挤是当下正在演化的一个新领域,而针对拥挤文化的讨论是持久而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