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世界旅游组织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旅游业已超过石油、汽车等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品牌旅游资源价值高、服务设施基础好,旅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将结合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从旅游产业链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提升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旅游产业链的特征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兴起,产业价值链上、中、下游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产业内部的相互服务和配套层次越来越高级,企业和企业的系统协作也越来越频繁。未来产业的竞争取决于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和产业链的整体优化,而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竞争力相对独立的扩张。很多学者都对产业链的界定有不同的诠释。
一般来说产业链是以市场前景较好、产品关联度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较优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由企业的单体优势就转化为一个产业的整体优势,从而形成这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旅游产业来看,旅游产业链的产出呈现出多种形态,涵盖了以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诸多产品服务及其部门。它们按照递进关系横向构造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业链,若干产业链的纵横交错和前后延伸形成了结构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网络系统。旅游产业链的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关联度和依赖度非常高,并且各环节的互补关系特征远强于替代关系特征,也就是说他们的合作行为远比竞争关系重要,而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结构和各相关环节的层次结构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协调发展;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和利润转移范围和转移频率比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要大得多、快得多;旅游产业链的构成不仅仅基于产品或服务的利益交易,而表现出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协同效应、联合营销、信息和人力资本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其他产业的纵向产业链不同,旅游产业链内部各个企业之间是横向联系的,各个企业都需要同时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产业链脱节的风险较大——任何一个节点的缺失都是对旅游产业整体效益的损害,企业共同维护旅游产业链的难度也很大。可以说,旅游产业的整体优势应该建立在更大范围的、更多种类的产业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应当在产业层面上建立更高更广的战略视野,以谋求在更新、更广泛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构建、维护、优化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产业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在谋求产业链的优化协同和系统效率中,必须实现:(1)追求产业链的共同利益最大化;(2)保持持续性的产业链各环节、各企业的持续、有效的协作;(3)管理和维护产业链中的共同资源;(4)企业要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增强自身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2 中部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西 6省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土,全国近三分一的人口,劳动人口密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地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这些优势都为中部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江西为例,江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交相辉映的优势及“红色摇篮、绝特山水、陶瓷艺术、道教文化、特种生态、客家风情”六大特色,又有紧邻“长珠闽”等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的区位优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从中部地区看,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开始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据初步统计,中部六省旅游总人数约实现旅游总收入2600亿元,相当于中部六省生产总值的7%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20%左右,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3左右。但仍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
(1)中部旅游产业的市场导向程度低,旅游资源富集而开发利用不足,产业网络庞大而结构分散,经济效益低下,没有突出优势环节和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跨行业、跨地区的旅游集团少。必须识别和发现所在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集中资源构建整合的竞争优势,从而发挥对其他环节协同和产业链资源整合的杠杆效益。
(2)旅游企业对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协同竞争、实现优势互补还缺乏充分认识,产业内部价值链运作水平不高,各个环节的联系和协作不够紧密,难以应对更高层次的竞争,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旅游产业的各个企业要在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上进行密切的协同和合作,使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溶人的产业价值链运行当中,巩固和加强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也符合产业链演进趋势,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和竞争位势。
(3)产业链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从更深层次看,旅游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协同合作是以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为前提的。为构建和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某一环节的企业牺牲自身的利益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更需要产业链利润的重新分配和转移来补偿受损企业,才能把产业链优势延续下去。中部的这种机制还未形成,环节和环节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缺少对产业链利益分配和协调,所以产业的竞争力优势不能得到巩固和持续。要建立一种产业链利益分配和协调的长效机制,重新界定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率,对做出牺牲的企业在经济上给予合理的补偿,延续和重新构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4)产业链瓶颈环节和薄弱环节较多。旅游产业对产业配套能力要求很高,但现实中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瓶颈现象却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产业链资源合理流动配置和释放产业链整体效率。需要强化产业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主动强化制约自身价值链效率的瓶颈环节和薄弱环节,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
(5)产业链上旅游企业信息化是薄弱点。相对其他一些“金”字工程,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算早,但旅游管理机构以及交通、气象等旅游辅助部门都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的认识和推进上比较统一。在旅游业“行、游、购、食、宿、娱”六要素中,旅游企业涉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而由于其规模、经营水平等方面的良莠不齐而导致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不平衡状况:相对来说,旅游酒店因为其经济水平较高,更容易接受信息化建设,目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也较高;其他环节上,如旅行社、旅游商店等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其目前的信息化水平都还有待提高。毫无疑问,这个薄弱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
从原因来看,由于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是“政府主导”型的,地方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有“三多三少”,多以区域发展观为导向,偏重于旅游产业基地和旅游产业区的建设,较少从产业链的角度做整体规划,相对忽视区域内及区域间旅游产业价值链的联系;多注重在总体上协调量的关系,而较少关注层次和结构关系;多集中发展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而较少关注配套产业链的发展,漠视构建基于价值链上的旅游产业链条和旅游企业分工协作网络。由于政府的引导力量较为强大,市场主体和旅游协调中介的发展较为缓慢。
3 中部地区旅游产业链优化的路径选择
中部旅游产业链的优化,需要通过调动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多方力量,转变区域导向的发展观,加强对产业链的整体规划,完善产业链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薄弱环节;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围绕产业价值链,进行协同合作,构建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3.1 转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从战略意义上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方向,突出发挥引导产业链形成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功能,充分政府在区域间旅游发展政策、统一协调区域旅游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区域重大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展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旅游资源与产品的规划整合,改善和整合营销价值链中薄弱环节,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支撑系统。一是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建设旅游网络系统,让旅游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和共享,积极推动合作区域间旅游服务一体化,促进高效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实现网络的协调效应。二是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资源配置功能,整合资源产品,在把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与区域旅游业相关的各项要素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使不同特色和不同类型旅游地域相互联合与协作,实现中部旅游精品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各个体单元在孤立状态难以实现的最佳功能,发挥区域旅游产品整体优势。三是策划一批与旅游发展相关的重大项目,重点旅游县市、交通口岸、旅游区 (点)等游客集中场所建设集信息咨询、出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游客集散中心;重点完善与旅游区(点)配套的道路、码头、停车场、厕所、环保、通讯、消防、卫生、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现有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旅游商务网,真正实现旅游网络化,打造数字旅游城市,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发展支撑系统,加快中部地区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
3.2 优化企业的协作行为
旅游企业应该根据旅游产业链的内在经济规律,积极参与旅游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要做好市场需求前景的预测,在动态中追求与旅游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平衡、互补和自我优化、持续改进;应通过价值联系协调经营行为,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耦合式连接以进一步加强企业与产业链下游渠道、客户环节的有效联系,构建稳定的产业价值链,构建产业竞争优势和自身竞争优势的合理均衡;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优势企业,并以此引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参与和协作,获得营销链的协同效率,放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中,加快形成相关旅游产品配套协作网络,依靠网络竞争优势,强化区域旅游发展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产业竞争力。
如景区、景点可以和本区内业务量较大的旅行社和其他企业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向联盟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达到双赢的目的。因为景点面对分散的客源,单独促销成本高效果又不明显,但通过协作旅行社的联合促销,共打一张牌,经济且效果好,同时解决了旅行社以往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线品牌不能兼得的难题。协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共同设计、策划新产品,共享资源,联合促销,联合竞争,互通信息,形成息息相关的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共同维护产业链利益。
3.3 强化中介组织的协调功能,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管理和协调功能,探索行之有效的企业协作模式和产业链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重新界定各个环节对产业价值链的贡献率和相应利益,确定从相关产业的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返还利益相对受损者,保证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能够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旅游产业链有效整合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能够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在旅游产业链中,旅游景点是核心环节。而旅游景点的价格高低决定着游客的数量,因而对整个产业链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降低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和旅游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收入。如杭州西湖的免费开放就使2004年杭州的旅游业增收80亿元,统计数据还显示,游客在杭州平均逗留时间延长到2天,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317元,比2003年增长12.95%。这种降低门票,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游客旅游消费,发展大旅游的做法已被国内外许多景区发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相反,提高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则会降低旅游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收入。但由于景区门票价格下降会造成其自身收入的减少,通过何种方式弥补,关系到景区管理部门和投资方的利益问题。投资了景区的开发,却得不到合理的回报,显然景区投资者不会有动力降低门票价格。因此,需要研究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其他环节中抽调一部分收入,以补贴的方式弥补景区投资方的收入,提高景区投资积极性。同时降低景区消费价格,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中部地区来,为中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最终使得旅游企业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和中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整体增强,实现中部旅游产业整体产业素质和竞争优势得到提升。
3.4 联网发布信息应成为共识
要想推动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面对信息化服务要求的剧增,不仅是旅游企业需要树立“网上营销”的新模式,旅游管理机构、景点城市、旅游交通部门等同样要有着“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的意识和建设方向。通过互联网这一最广阔渠道来发布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规范性和诚信度,并实现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成为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帮助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更好地展示自身业务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减少成本、提高收益。
3.5 加强教育培养和人才引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人才是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从中部地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类别看来,目前宾馆酒店业、餐饮业服务人员具备较好的素质条件,重点景区景点的导游人员基本适应要求。但是,旅游发展所急需的企业管理人员、旅游产品开发策划人员、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发人员、旅游市场高级营销人员等却十分匮乏。而且大量省级旅游景区景点的导游、商品销售、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从业人员素质也亟待提高。必须建立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专业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队伍。
4 结语
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旅游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无疑将给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要优化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链,政府必须转化它的引导作用,旅游企业必须与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进行开放的协作,并建立一种符合商业规律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样才能使中部地区旅游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