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品牌 >> 城市旅游 >> 内容阅读
浅析攀枝花旅游品牌化发展
作者:邓霞(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0年11月01日

     作为一座资源消耗型城市,攀枝花以地下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发展模式与其它类似城市一样,进入了萎缩和衰退期。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间竞争加剧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攀枝花必须进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确定当前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和产业集群,以提升城市竞争力。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当前可供选择和有能力实现的发展方向,是将攀枝花发展成为西部两大对外开发一类口岸“成都-昆明”间的区域腹地型旅游中心。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将对攀枝花的经济起到巨大的制约作用,必须加以关注和重视。

     一、攀枝花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旅游资源特点

     攀枝花市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攀枝花市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道路交通改造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目前,我市有国家A级景区3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级竞训基地1个、省级地质公园1个,59家等级农家乐。市、区、县均成立了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开辟、推出国内外游线百余条。

     1、资源的类型丰富,涵盖了工业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多种旅游资源类型。气候资源独特,全年阳光明媚,四季可游,集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坪、地下海子、世界高坝、象牙微雕钢城为一体。市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且年年开花的原始苏铁林,植物立体分布的大黑山,中华奇洞——米易龙潭溶洞,稀有的氡气温泉,举世惊叹的攀钢和雄奇的二滩高坝平湖等。

     2、资源的独特性不够、核心吸引力不强。以攀枝花生态旅游区“格萨拉”为例,尽管其资源的原生状态保存完好,兼有九寨沟、黄龙和香格里拉等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某些特点;但由于规模小、特点不鲜明,与上述类似旅游资源比较,很难大规模吸引旅游者。

     3、资源的完整性不高。由于早期的工业移民开发,各少数民族的“汉化”现象突出,得以传承的少数民族风情已经淡化而不浓郁。

     4、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度不高够。以最具攀枝花特色的钢铁工业旅游资源为例,尽管攀钢素有“象牙微雕钢城”之称,但其呈现的观赏性(旅游资源的核心特征之一)并不高,因此对其开发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很难令人满意。其他资源由于受规模、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更难取得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明显效果。

     总体上看,攀枝花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资源品位普遍不高。这也是中国传统工业资源型城市旅游资源方面客观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地区、尤其是旅游资源自身品位很高的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更加注重工业资源型城市特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二、攀枝花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攀枝花市提出的战略目标是:2010年,把攀枝花建成中国西部阳光生态旅游目的地,争创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既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全市人们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与省内旅游发达地市及相邻的旅游大省云南比,差距甚远,其主要的制约因素:

     1、观念不到位,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的意识不强。由于攀枝花市是三线建设的产物,因厂建市,40年的开发建设都是以工业产业为主,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攀枝花发展旅游的意识不足。此外,由于现阶段工业效益良好,旅游业较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如何确立明晰的旅游发展道路,找好突破口,是促进攀枝花旅游业真正发展起来的重要方面。而改变攀枝花本地人对攀枝花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推动攀枝花旅游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则成为攀枝花旅游发展的目标。

     2、地域环境限制,交通不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攀枝花市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但是发展的都不完全,旅游区内的交通则相对旅游发展更为滞后,极大的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品开发不力,旅游景点缺乏强吸引力,处于“小、弱、散”状况居多。攀枝花旅游开发较晚,建设基础差。攀枝花境内的旅游资源多以“野、奇、古、险”特色见长,许多风景区地处偏远地区,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备。这些不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部分游客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旅游投资力度不足。为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根据《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从2005年起,由市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在今后五年内按20%的幅度递增。但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旅游业是一项投资高,见效慢的产业,旅游业的启动、发展,景点的建设、对外宣传促销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主要靠地方财政投资旅游业,无疑任重道远,会使旅游业后续发展缺乏资金保证。

     5、旅游特色缺乏。攀枝花市正好处于川滇交界处,云南的昆明、丽江既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与昆明、丽江相比,攀枝花处于其“形象遮蔽”的范围内;与位于四川省内的成昆线上的西昌、乐山、峨眉山等市相比,西昌有著名的彝族国际火把节和卫星发射基地、沪沽湖等国际国内知名景点,乐山、峨眉山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攀枝花同样也处于“形象遮蔽”的范围内。与周边城市相比,攀枝花旅游资源在级别、规模等方面具有垄断性排他性和替代性的旅游资源极少,真正具有外向性吸引力,能给外地游客留下鲜明印象的还不多。高质量、高品味的旅游景区和新的旅游项目开发缓慢,缺乏吸引力度强的“旅游主打产品”。即使在攀钢工业旅游、观二滩泄洪壮观和部分地下建设游、访攀枝花铁矿遗址和尾矿池等,都因专业性太强、可达性太差及内涵不够丰富,其吸引力也大打折扣。而攀枝花苏铁园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虽高,但目前并没有得到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且缺少可供大众游客作留恋的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上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攀枝花市旅游业的发展。

     6、城市旅游形象欠佳。攀枝花城市整体环境较差,高山因气候干燥,或是多年采矿而遭到严重毁坏,山上植被较差,极大地损坏了城市的整体背景;且攀枝花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城市整体环境较差,对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加之相应的宣传推介不力,致使其旅游形象不鲜明。在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成为当前旅游热点的情况下人们对攀枝花市旅游环境的感知较差,使得攀枝花在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7、缺乏高层次旅游人才。旅游开发,人才是关键。攀枝花市的旅游业,虽然有一支庞大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素质较低的情况。据2004年的统计,在旅游从业人数中,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的只占2%,大专文化的只占9%,中专及高中文化的占2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62%,中低文化的人居绝大多数。因此,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都不能适应攀枝花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缺乏专门人才,如规划策划者、高级管理人才、外语人才、旅游产品设计人才、旅游商品设计人才等,这从客观上制约了攀枝花旅游的发展。

     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制约了攀枝花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攀枝花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政府主导,加强统筹,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

     1、强化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的意识。攀枝花市旅游业虽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但潜力很大,后发优势的亮点也很多。国务院在实施西部开发研讨会上明确指出,西部要把旅游业努力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旅游业是攀枝花市发挥特色和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最佳举措,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的明智选择。要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旅游业支柱产业的意识。各级干部应强化认识,增强发展攀枝花市旅游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能再把旅游业作为其它产业的“拼盘”来对待,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制定景区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并克服狭隘的局部利益观,形成支持旅游发展就是支持攀枝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识。市民要进一步增强旅游意识,人人争当东道主,处处争做攀枝花旅游新形象,齐心协力,促进攀枝花旅游大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产业“融合效应”。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依托其它相关产业而存在。同时,发展现代城市旅游业是相关产业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在此过程中,重视城市游憩商务区的培育,把城市优美环境的营造、建设美好家园理想的实现与城市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以城市整体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旅游,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游、民族民俗风情游、乡村旅游等,形成旅游业与会展业、交通运输业、郊区现代农业、文化教育与信息业的融合,使之产生与旅游业的“融合效应”,是攀枝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建立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要确立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稳固地位,就要贯彻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制定政策法规规范旅游产业的规划、运行、监督体系。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力度,强化对旅游业的领导,调整和充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制定和完善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建立起政府、行业、企业多层次的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

     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加强各部门的联合执法,整顿社会秩序,维护旅游者利益;加强旅游业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自律行为;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旅游紧急救援中心,及时处理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给旅客足够的安全感;积极开展旅游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以“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树立旅游行业新形象。

     (二)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旅游投资力度。鉴于资金不足是制约攀枝花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扩大旅游开发建设的社会投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

     1、市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攀枝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由政府牵头,联合一些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或私人入股,走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道路;

     3、向外资进入攀枝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

     (三)树立人才观念,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人才开发、培养是旅游业竞争取胜的关键。这就需要树立“人才开发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念,树立“能为我所用,就是人才”、“引培结合”的观念,作好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规划工作,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一方面是走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开发途径;另一方面是把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纳入全市教育计划,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旅游专门人才;三是充分利用攀枝花市的大中专院校的师资和教育设施,支持攀枝花学院等教育学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四是发挥市旅游培训中心作用,加快旅游企业管理人才、促销人才、导游队伍的培养,做好资质认证工作;五是出台旅游人才管理办法,要建立一套旅游人才引入机制,吸纳和留住旅游专业管理人才。

     (四)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力争获得国家支持完成对成昆铁路复线、攀枝花至丽江铁路、攀枝花至大理铁路等的修建。另外昆攀高速公路,雅攀高速公路,大香格里拉环线正在修建或提上日程,这些将彻底改变攀枝花交通进出困难状况,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杨和平.生机勃发的攀枝花旅游业[N].攀枝花日报,2004
     [3]攀枝花:从钢铁名城到阳光旅游胜地[N].中国旅游报, 2006
     [4]赖启航:攀枝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措施.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
     [5]赵秋泉, 杨剑,邓霞.方向与路径---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思考.现代学术研究,2007
     [6]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7]林越英.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开发的初步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