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活在哈尔滨传递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哈尔滨的城市名片是什么,作为一名哈尔滨人,我在向外地同学们介绍哈尔滨的时候,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电视里经常能看到的,掰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的景点和食品。在这里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不恰当的地方还请指点。
我在百度百科查到的“城市名片”有:
“1.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2.中央大街步行街 3.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4.龙塔 5.圣·索菲亚教堂 6.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7.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8.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9.哈尔滨啤酒 10.冬泳 11.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 12.哈尔滨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当然,马上就要加上“中华巴洛克”了,站在旅游业的角度看,总觉得这里面似乎有些问题:
我有做网站的经验,要想增大网站访问量,需要靠“回头客”而不是那些通过百度过来看热闹的——不清楚旅游是否也是这样。哈尔滨市的建筑很有特色,城市名片中不少与此相关。不过建筑很容易被装在相片里,而且多数人来了就是看个新鲜热闹,游客会为了景点常来么?北京靠景点旅游赚钱,不同的是知名度没法比,中国那么多人,即便是一人爬一次长城就够北京人喝一壶的了——有句话形容的好“北京人就是拿个小凳在老祖宗基业门口一坐就赚钱”
冰雪旅游尚有很大潜力没有被深度挖掘,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论坛里南迦巴瓦老兄说的已经很明确了。至于啤酒、冬泳之类,自娱自乐的成分似乎更多。
以上是我的困惑,还不知如何破解,下面给出我的几点建议:
1.文艺是最好的宣传,当中国人开始明白自己是那样地不被世界理解的时候,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在文化宣传方面做的工作远远不够。美国用电影很好地宣传了他们的价值观——或许这些观点并不是民众所共有的,中国电影则充斥了暴力(最卖座的国产片就是动作——尤其是血腥肉搏)和色情(今年来国产片激情戏已经大有超越好莱坞之势了)——如果我是一个对中国没有概念的西方人,看了这样的电影会想象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么——爱因斯坦只有一个,而且已去世多年……
同理,一个城市也需要有作品来描写。《巴黎圣母院》就是例子,我们身边的也有,譬如《圣水湖畔》就搞活了松原旅游。描写哈尔滨的作品也不少,《太阳岛上》——由于当时特殊年代缺乏娱乐,有首歌曲听听就老大的满足;《夜幕下的哈尔滨》——当年在北京有30%收听率的王刚代表作,也是中老年人的最爱。如果不是《千钧一发》,我还真以为黑龙江没有电影制作行业了呢;要不是由于不可抗力,陆毅版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早就上映了,还好没有被下方到中央8,或许是广告的原因——这保留了我对央视最后的好感。哈尔滨的文艺人应该不少吧?作品呢?我没看到。p.s.请不要用美声或者通俗的《哈尔滨》相关歌曲来充数了,我不知道有谁会喜欢那样的歌曲。
2.动漫产业。论坛里也有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杭州做动漫节,哈尔滨就做“中国动漫节”。现在杭州做“国际动漫节”了,我们莫非要吸引外星人加入么?要是能找到外星人,就不必再做动漫节了……
光听说各地搞动漫节,没听说中国出品过那种动画片赢得票房的。没听说美国搞过多大的动漫节,他们不需要,因为他们有迪斯尼和梦工厂,这就足够了。
哈尔滨做动漫节是没有意义的,要推出自己的品牌——类似于梦工厂那样的动画企业,一个足矣。如果有决心,这个并不难实现。韩国的动漫也不是一开始就强大的,政府的引导和对创业的支持非常重要。东北地区在曲艺方面很有优势,每年除夕东北小品都能令全国观众度过欢乐之夜,互联网上也经常有“东北话版***”的搞笑段子,很受欢迎。如此这般,我们这片黑土地上就有孕育出优秀剧本的潜力,加上实力并不弱的中国动漫技术(中国动漫缺的是创意而不是技术),我们能做的还有许多。
3.群众体育活动。法国有个百年老节目叫《城市之间》,在中央五套多次播出;湖南卫视有个《奥运向前冲》,深得各地观众喜欢。有一个细节请关注,主持人采访一个参与者,他说全家原本是打算去大连旅游的,听说长沙有这个活动就直奔过来了。群众性体育的魅力在于参与性。比如一个只能浏览的网页,吸引力远远不如论坛一样。类似于上面两个节目的活动,并不需要很大的财力物力,也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为什么我们不能搞呢?而且,如果东北地区能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搞一个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吉林、沈阳、大连等多个城市一起搞个系列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是不是会很大呢?
今年是奥运年,所以体育节目较多,不是奥运年也一样能搞啊,主题定位为“快乐、健康”就很好。冬季活动,比如冰雪大世界上的冰滑梯等也属于这样的活动,夏天我们也有能力做得一样好!
最后,期望哈尔滨加强大规模群众活动的组织能力,经常看国外球迷万人狂欢的镜头,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我们素质低?如果不尝试,那天素质能高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