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大地,涌动着追赶超越的滚滚浪潮。
今天的渭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渭东新城建设步伐加快,“东扩、北跨、西融、南优”布局提速,南湖、西海等高质量城市配套项目稳步推进,中心城市“四纵四横”道路提升改造基本完工,综合管廊加紧建设,碧桂园、恒大等一批知名房地产企业进驻。
今天的渭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值已超过60亿元,中广核风电一期、桂花光伏并网发电;增材制造企业发展到65家,中国酵素城入驻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长31.7%。
今天的渭南,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取消、下放、转移省级以上审批事项173项、市级管理权限138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市级“网上办事大厅”,工商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2017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9万户,增长34.5%。
渭南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助力“三个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集聚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
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站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追赶超越中的渭南迈出前进的铿锵步履,彰显着行稳致远的从容自信。
优势资源引领发展新风向
悠悠渭河穿境而过,巍巍华山屹然挺立。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辽阔地带。这里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腹地,是联结西安、太原、郑州三大省会城市的重要节点。
渭南以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关中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为抓手,加快建设“三地一中心”。
渭南是西北地区唯一拥有“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三大国家级经济区政策叠加的优势区域,是陕西的“东大门”。渭南境内,陇海铁路、郑西客专、西禹高速等4条高速、7条省道、6条铁路纵横交错,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枢纽地位显著。
如今,渭南正利用优势资源撬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区内聚集,通过资源要素重组、整合,促进和带动产业实现快速稳健发展。
渭南依托优越的区域条件,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增材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清洁煤化工等产业,正在成为渭南发展的新名片。一批国内、业内领军企业纷纷在渭南设立产业基地。“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开放的胸襟正在让渭南成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和优质资源要素的聚集地之一。
新兴产业的逐步成型,带来了资金、人才、技术的流动与聚集。2017年,渭南市累计实现招商引资760亿元,33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复工开工324个,累计完成投资1034.2亿元。在人才、技术方面,仅渭南高新区一年内就引进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博士31人、硕士7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102人,完成新产品技术开发项目180个、科研与工艺攻关项目190个、申报专利660项。
今年,渭南市确定了总投资额980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350个。年初以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遍地开花的喜人态势,举办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典礼。今年第一季度,投资50亿元的华山文旅小镇项目、投资15亿元的陕西宇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投资4亿元的韩国圆益半导体一氧化二氮气体生产项目、投资35亿元的恒大地产开发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优势资源引领发展新风向,其势初现。
创新升级积蓄发展新动能
走进渭南经开区的中国酵素城核心区,正在建设中的孵化中心2号楼已经封顶,施工人员正在按照入驻企业的要求,进行外幕墙和室内施工。再过不久,这个按照5A级标准打造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将成为集工业旅游、智慧智能化运营、品牌塑造、后期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预计年内,园区的产值将达到30亿元,产能达到20万吨。这里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酵素产业聚集区。
渭南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为了充分发挥积蓄的新动能,渭南创新结构优化新路径,牢牢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如今的渭南,无论是农业产业还是能源工业,都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渭南市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举措,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掌握核心科技,让企业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同时积极延伸传统产业链条,培育一批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创新为核心,渭南的传统工业正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同时,渭南还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强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强化人才支撑,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五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在经历了转型升级和改造提升后,完成向现代新型工业转变。渭南在工业转型升级中充分重视科学技术,加强与省内外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力量对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扶持大批中小型企业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群。
在招商引资中,渭南紧盯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设立总额376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22支,探索破解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所面临的融资难题。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双引擎推动下,渭南非能源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8.3%,产业结构趋优。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74亿元,增长117.25%,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按照“三地一中心”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地”构想,5年内,渭南将建成能源化工、有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培育食品医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
开放服务打造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的渭南,“五大优势”凸显:政策叠加优势、区位交通优势、产业积累优势、山水格局优势、人心思进优势;新时代的渭南,更有令人振奋的“五大潜能”:创新发展潜能、改革开放潜能、乡村振兴潜能、城市建设潜能、县域经济潜能。这些优势和潜能目前正在渭南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系列“组合拳”之下,迅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和现实生产力。
2018年2月22日,春节后收假第一天,渭南市提升营商环境“10+2”行动全面启动。
如果将优秀的企业比作凤凰,那么良好的发展基础就是凤凰栖居的良木。在取消、下放、转移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事项1500余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实现“双减半”的基础上,渭南市在营商环境提升年中持续加大力度,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简化办事流程。
如今,渭南已经出台简并涉税资料、缩短办税路程21项具体举措,实现了“走网路,不走马路”便捷办税。从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方面,渭南制定了18项具体措施。同时,渭南还对外贸经营者备案手续实现了当场办结。在省上明确用电报装时限的基础上,渭南将市内高压电报装时限再压缩了20%,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在渭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正在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行动和共识。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打造渭南友好城市联盟为目标,发挥水滴效应,在全球和国内拓展渭南友好城市圈,打造“渭南+”合作新格局——利用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平台,开展了“崛起新丝路”“合作、创新、共赢”主题活动;利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平台,开展“一带一路”友城对话会和友城合作发展大会,秉承“邀约—对话—合作”理念,先后邀请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邀约对话,规划经贸、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长期务实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11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6省8座“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更多“渭南元素”。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书写新未来。以奋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为目标,渭南正在全力谱写追赶超越的时代新篇章。 (记者 郑栋 通讯员 祖亮 图片均由通讯员 崔正博摄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