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规划局关于《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公示公告
201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昌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历经现场调研,部门座谈,专家咨询,广泛征求有关县(市、区)和职能部门意见,向省、市领导汇报,纲要审查,人大审议,修改完善规划方案等过程,《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成果已经于2012年10月15日通过专家评审。
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可行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将《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予以公示,主要内容在宜昌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宜昌市规划局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30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在规划成果中分析采纳。
公示地址:宜昌市政府门户网站、宜昌市夷陵广场规划公示栏、《三峡日报》。
公示时间:2012年10月17日至2012年11月17日。
联系电话:0717-6323511,传真:0717-6365325。
电子邮箱:fengcheng1001@126.com。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要说明
一、规划目的
为落实中部崛起战略,适应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需要,实施湖北省“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适应宜昌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修改原《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编制《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下称“本规划”)。
二、规划层次
本规划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一)市域
宜昌市行政管理范围,辖三市五县五区,国土面积约21230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枝江市、宜都市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枝城镇、秭归县茅坪镇等地的行政辖区,总面积约4331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白洋镇、安福寺镇、顾家店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840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发展目标
1、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目标,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宜昌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的转变,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带动鄂西南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
2、到2015年,宜昌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9%。
3、到2030年,宜昌市城镇化率达到70%。
(二)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常住人口2015年为480万人,2020年为506万人,2030年为538万人。市域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9%,城镇人口为283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329万人,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377万人。
(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规划 形成“一主五副、一带四廊”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一主”为宜昌市中心城区。
(2)“五副”包括秭归县的茅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龙舟坪镇、当阳城区(玉阳街道、玉泉街道、坝陵街道)、枝江城区(马家店街道、董市镇)和宜都城区(陆城街道、枝城镇、姚家店镇)。
(3)“一带”指长江城镇聚合带。
(4)“四廊”指沿香溪河、沮漳河、清江、渔洋河的四条流域城镇发展廊道。
2、城镇级别结构体系
规划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三级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级别结构体系。
(1)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2)次中心城镇:当阳城区、宜都城区、枝江城区。
(3)三级中心城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龙舟坪镇)、秭归县城(茅坪镇)、兴山县城(古夫镇)、远安县城(鸣凤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渔洋关镇)。
(4)重点镇:夷陵区雾渡河镇,宜都市松木坪镇,枝江市问安镇,当阳市半月镇、两河镇、庙前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磨市镇、都镇湾镇,秭归县归州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兴山县峡口镇、昭君镇,远安县洋坪镇、旧县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长乐坪镇。
(5)一般镇:乡村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3、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至2030年,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4级,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20至50万人的中等城市,5个5至20万人口的小城市,45个5万人口以下小城镇;突出重点培育中心城市及县(市)城区,形成特大、中等、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市域综合交通
1、铁路
规划7条铁路,其中已建成铁路3条,包括焦柳铁路、宜万铁路和汉(武汉)宜(宜昌)城际铁路;规划新建设铁路4条,包括十宜铁路、宜石铁路、宜张铁路和紫云铁路。
规划铁路客运站包括宜昌东站、宜昌站、小溪塔站、枝江站、当阳站、五峰站和兴山站;货运站包括宜昌南站、太平溪站、茅坪站、枝城站、白洋站、鸦鹊岭站和紫金岭站,其中太平溪站、茅坪站、枝城站、白洋站和紫金岭站作为水铁联运货运站。
2、高速公路
规划10条高速公路,其中已建成的高速公路4条,包括沪渝高速汉宜段(即汉宜高速公路,含三峡专用公路)、沪渝高速宜恩段、沪蓉高速荆宜段(即荆宜高速公路)和宜岳高速翻坝段(即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在建中的高速公路2条,包括沪蓉高速宜巴段(即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和保宜高速(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规划新建设的高速公路4条,包括宜张高速(即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太张高速(即太平溪至张家口高速公路)、宜岳高速(即宜昌至岳阳高速公路)和宜来高速(即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
3、公路
构筑市域各县(市)城之间的环路和大宜昌环路。
4、跨长江通道
新建5座跨长江大桥。分别为:红花套长江大桥(暂定名)、香溪长江大桥、庙嘴长江大桥、伍家岗大桥(暂定名)和白洋大桥。
5、公路客货运站场
规划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场共18个,货运站场13座。
五、城市性质及规模
(一)城市性质
世界著名的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二)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为2015年200万人,2020年226万人,2030年302万人。
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量为2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至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量为30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
六、规划区规划
(一)规划区结构
规划区结构为“一带三区”,即长江城镇聚合带为一带;沿江分布三个城镇区,北部为生态城镇区;中部为核心城镇区;南部为产业城镇区。
(二)空间管制
规划区分为三类管制区域,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三)规划区内长江经济带布局
规划区布局北部沿岸为旅游发展区,中部为服务区,南部为产业区,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三条廊道。
(四)三峡枢纽港及交通规划
整合规划区内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多种交通设施,建设三峡枢纽港。三峡枢纽港发展定位为翻坝中转港、工业输出港、三峡旅游港和西部出海港。
七、中心城区规划
(一)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清江、玛瑙河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
(二)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道路等级
规划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层次,其中主干路又分为干线性主干路和普通主干路。
2、道路结构
规划形成“三纵五横”快速路网格局,“四纵三横”的干线性主干路网框架。
3、快速公交线路(BRT)
规划5条快速公交线路。
4、轻轨交通
规划3条轻轨线路。
(三)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1、行政办公设施
规划在伍家岗区中心的白沙路与沿江大道交叉口东北侧预留市级行政办公用地。
2、商业金融业设施
建立“市级-区级-片区级”构成的多级商业服务网点。
3、文化娱乐设施
规划增建规划展览馆(伍家岗行政中心周边)、宜昌市文化活动中心(大型文化馆及影剧院,东站新区)、宜昌市科学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点军区)。
4、体育设施
保留和完善现有体育设施;规划将市级体育中心布置在点军区,结合桥边河滩地,建设大型体育公园。
5、医疗卫生设施
按照行政和地理区划分区设置医疗机构,原则上一个区至少设置一所区级医院,加强街办(居住区)和社区(居住小区)级的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布局规划和建设。至2030年中心城区千人床位指标达到7至8床/千人。
6、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设施
规划3大教育园区和2处生产研发中心。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设施包括:以教育学习为主的三峡大学、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所构成的高等教育园区;以职业教育、就业培训为主的土门职教园区;以文化创意、文化教育为主的点军教育园区。生产研发中心包括:以科技研发、创意展示为核心的东山科研中心;以产品研发、企业培训为核心的白洋科研教育中心。
7、社会福利设施
保留原有福利设施,新建东山福利院、毛家湾福利院、伍家岗中心福利院、伍家岗福利院、联棚乡福利院、猇亭区老年公寓、猇亭区磨盘溪福利院、夷陵区社会福利院、平湖半岛福利院、白洋镇福利院、白洋镇第二福利院、高坝洲福利院等12处福利设施,扩建伍家岗天乐老年中心、小溪塔中心福利院、龙泉镇福利院等3处福利设施。保留现状7处公墓和烈士陵园,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展规模。
8、文物古迹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保护中心城区内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2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城市景观特色
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山环水绕多组团,天然图画新宜昌”。自然山水“一江两心、三楔四廊”的格局。
2、城市景观总体结构
规划宜昌中心城区的城市景观结构为“江环城,城镶山”。
3、绿楔与绿心
重点保护城市绿楔与绿心:保护宜昌景观系统中的绿楔,包括西陵后山-磨基山、龙盘湖-观音山、善溪冲-艾家店等三个绿楔。以西陵后山和猇亭后山为城市绿心,建立生态保护区,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用地进行严格管理,不得建设工业项目。
4、水系治理
滨水景观的打造除长江景观带外,主要围绕黄柏河、柏临河、沙河、桥边河(卷桥河)、运河展开,滨水公园与生态绿地、山体结合,构成完整的水系廊道。
5、规划绿地指标
规划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规划近期绿化覆盖率41%以上,远期绿化覆盖率45%以上。
6、绿地系统结构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为“真山真水入城,公园绿地成网”,以城市外围与组团间的山体为背景,以城市内部山体为核心,以沿江、沿河、沿路的带状绿地为联系纽带,以各级各类公共绿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结构。
7、城市公园
规划新建17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