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极大地增强了潍坊打造文化名市的信心和决心。
潍坊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更高层次引领提升“四个城市”建设,确保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部署要求在潍坊率先落实落地。坚持文化为魂,着力激发文化建设新动能,以打造文化名市品牌为统领,以“内强文化实力,外树文化美名”为基本思路,加速打造文化名市。
潍坊不断强化思想精神引领力,大力营造支持改革、推动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发全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市委提出的打造文化名市的目标要求、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如期实现潍坊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战略任务,描绘了一幅幅文化名市创建的新篇章。
打造文化名市,新时代的战略选择
文化底蕴和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魅力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潍坊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全国文明城市”“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等称号,成为了潍坊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对于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潍坊这片处处散发着古老文化味道的热土上,各种丰厚而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直被世人所瞩目。作为历史古州名郡,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两千余年的历史演变出手工艺文化、书画艺术、农业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渔盐文化、文学文化、商贸文化和工业文化共九大文化类型。潍坊民间艺术堪称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乡土瑰宝,如潍坊风筝,与北京、天津,南通齐名,为我国风筝四大流派之一;再如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是中国民间著名画市之一。潍坊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就有刘墉、张择端、郑板桥等100多人,近现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了臧克家、莫言等文学大师,可以说,建设文化名市,潍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潍坊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并逐渐由“城的文明”向“人的文明”聚焦。积极打造“好人之乡”品牌,各级各类潍坊好人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实用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县基础文化设施品质不断提升,第三批镇图书馆建设全面完成,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同时,完成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全市118个镇街全部建有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全市1205个社区均建成标准的社区文化中心,有980个社区建有标准的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占社区总数的81.3%。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聚核,以潍河、弥河两条文化产业发展带,以及以各县市区为集聚点的“一核两带多集聚点”现状空间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9家,省级重点文化企业8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59家。
去年以来,围绕建设文化名市,市、县两级规划计划全部完成,确立了“10·30·100”共172个支撑项目。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成效显著,共整理挖掘潍坊特有文化资源480项,梳理编辑形成20万字的文化资料,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市建设“九名”初选名单。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深化开展,成功举办第34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第七届中国画节、第十届文展会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活动,“金石之都”“中国民间文艺之乡”荣誉称号落户潍坊。全面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中国书法名城等新品牌的创建。文化馆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制定了《关于潍坊市馆群建设规划选址及初步设计方案》,确定了文化馆群的选址方案及市级博物馆、名人馆、文学馆三个主场馆布局方式;制定了《关于扶持入驻美术馆群民营美术馆的意见(讨论稿)》。对外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制定文化名市宣传方案,利用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对外宣传。开展“写潍坊、拍潍坊、演潍坊、画潍坊、唱潍坊”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潍坊通史》、《潍坊美术史》、长篇小说《画都》等编辑出版、宣传推介工作。完成画都之歌《水墨》MV的制作和宣传发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潍坊市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歌尔股份等三家企业,华安·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园等两个项目,中晨国际艺术小镇等两个园区入选第五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园区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浓厚的文化氛围,腾飞的文化产业,为潍坊打造文化名片,挖掘发展新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重塑了城市的“根”和“魂”。
锻造文化品牌,提升潍坊城市品质
100多平方米的乡贤馆,以红色为主色调,以凤凰为象征图案,漫步其中,有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整个场馆分为回顾与发展、历届带头人事迹、乡贤名人成就及事迹、发展成就和结束语五部分。馆中设有互动触摸桌,放置大量的社区图文资料,供居民们自行查阅……日前,记者在高新区新钢街道凤凰社区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文化。
文化名市既包含文化实力,又包含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文化名市建设是在增强城市文化实力基础上,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扩大文化美誉度的过程。文化名市建设比文化强市建设目标更高、标准更严。潍坊三十多年来围绕“风筝”做强城市品牌,已成为闻名世界的“风筝之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自2008年以来,潍坊已成功举办七届中国画节、十届文展会,将“中国画都”的品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获得了“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潍坊”的美誉。各县市区文化品牌也各具特色,均有各具特色的代表性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外树文化美名,推动文化潍坊、文明潍坊美誉更加声名远扬,加强文化的对外宣传推介是重要措施。为此,潍坊大力宣传历史典故、非遗传承、历史人物、成语故事、名胜古迹,以及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举措、重点工程、重要进展、重要成果。同时,利用风筝会、中国画节等重要节会,大力宣传潍坊节会文化、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和重要成果,努力把文化潍坊打造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围绕打造“文化善地·大成潍坊”这一城市文化主体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名市内涵要义,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重点场所、重要交通枢纽,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有冲击力的社会宣传设施,确保文化名市宣传有阵地,形成集聚宣传效应。
文化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必须具备的文化功能,也是城市文化个性品位的具体体现。建设文化名市必须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市博物馆、美术馆、名人馆等文化设施,并推进相关馆群建设,是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重要任务,是文化名市建设的龙头工程。项目规划定位为国内创一流、国际有影响,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场馆聚集区,潍坊休闲旅游产业的引爆区,市民文化消费体验的活力区。潍坊将在站南广场片区,建设潍坊市美术馆新馆和私营美术馆群;在高铁新片区,建设潍坊市博物馆新馆及私营博物馆群,建设市名人馆(方志馆)、文学馆、锦绣潍坊等。努力打造国内外一流大型文化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工艺、民俗、美术、风筝、历史名人等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努力打造潍坊文化名市品牌项目。
“世界风筝都”是潍坊对外最为响亮的品牌,必须不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潍坊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世界风筝都”品牌影响力,把风筝会办成国际性、全民性的文化、经济盛会。积极争创全国会展名城,大力发展会展业,支持寿光菜博会、昌邑苗木博览会、昌乐宝石博览会等节会做大做强,将潍坊打造成为全国会展名城,实现潍坊会展工作迈入全国会展大中城市前三甲;建设国际风联总部大厦,项目占地100亩左右,规划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使之成为潍坊旅游观光新地标。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持城市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的重要“突破口”,能够准确地反映潍坊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的时空连续。这项工作已经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被列入潍坊“十三五”时期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这也是全体潍坊人民的共同梦想。主要举措是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潍坊建设成为地域特色明显、传统文化鲜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完善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潍坊的民间艺术发展源远流长,拥有杨家埠民间艺术、红高粱民艺民俗、青州工艺美术等一大批非遗产业化生产性保护基地。争创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既是一个挖掘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扬名”的有利契机,对于进一步整合潍坊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加大对潍坊民间手工艺衍生品的研发和生产,培育一批民间艺术大师,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在推进过程中,潍坊不断打造特色品牌,深度挖掘、广泛传播潍坊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潍坊特色的“民间艺术传承发展品牌”;举办特色活动,通过组织举办中国潍坊民间手工艺博览会、“一带一路”民间手工艺博览会、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等特色展会,不断扩大潍坊民间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积极做好创建工作,成立包括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工作推进小组在内的专门组织机构,将创建的条件和流程摸清楚、搞明白,做好材料准备等基础性工作,打好主动仗。
进一步发挥好资源优势,持续打造“中国金石之都、国际金石圣地”品牌,年度交替举办好陈介祺艺术节、“陈介祺奖”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暨金石文化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办会水平。扩大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石文化交流,着力提升陈介祺金石文化品牌影响力。加强陈介祺故居万印楼保护开发,不断充实万印楼藏品,实施万印楼藏品征集工程,3至5年内再造一座“万印楼”,建设陈介祺金石艺术馆、金石文化街等展示交流平台。加强陈介祺及其金石艺术学术研究,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加大金石文化系列产品的开发,形成系列艺术衍生品。
申报中国民间文艺之乡项目工程。以文化名市建设为契机,结合潍坊民间艺术当前的具体发展状况,整理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扶持培养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有潍坊特色的民间艺术领军人才;合理挖掘利用并发挥延伸民间艺术的品牌效应,吸引投资、培育市场;多角度加大民间文化产品开发;力争把民间艺术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潍坊民间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申报中国书法名城项目工程。立足潍坊实际,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弘扬潍坊书法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助力文化名市建设;深入挖掘和保护具有潍坊特色的金石文化;培养一批金石及书法艺术领军人才;多方式加大对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书法艺术氛围。
坚持文化为魂,加速打造文化名市
文化是潍坊的“精”“气”“神”。建设文化名市这一战略,是实现潍坊未来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利于开创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新局面。
构筑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形象与声望。潍坊持续打造城市亮点文化品牌。今年高标准办好潍坊国际风筝会和中国画节、文展会,从展览内容、展区布局和配套活动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金石之都等文化品牌影响力。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和中国书法名城三个新品牌。
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灵魂。今年,潍坊将继续开发利用好丰厚的文化资源。围绕“九名”文化资源,分类制定开发利用计划,按照项目化、工程化的思路,加快组织推进实施。在城区深度整合乐道院、坊茨小镇、1532文化产业园、印象老潍县等文化资源,在县市突出提升青州古城、诸城恐龙、齐鲁酒地、高密东北乡等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加强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筹办好“潍坊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深度挖掘潍坊文化历史价值及其世界意义。
加快推进文化馆群建设。依托两大片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商,进行整体开发运营。
做好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市名人馆和市文学馆等主场馆的主体工程设计工作,力争早日拿出设计方案与施工图。推动主场馆建设,力争主场馆建设早日开工。加强对“锦绣潍坊”的策划研究,深入挖掘潍坊文化资源,重点推动“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主题文化景区的策划研究。组织私营博物馆、美术馆的规划设计与招商工作,研究确定私营馆招商优惠政策,有效组织私营馆招商。
着力抓好文化名市的宣传推介。抓好媒体宣传,统筹内宣与外宣、网上与网下、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在各级各类媒体持续刊发潍坊文化报道,特别注重在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刊发一批重点报道;同时,与光明日报合作召开“四个城市”理论研讨会,铺开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的广告推介,全方位展示潍坊城市形象。精心创作一批宣传推介潍坊的文学、书画、演艺、视频作品,开发一批精品电视剧、动漫、微电影、旅游纪念品。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建市70周年,加强选题策划,抓好吕剧《板桥县令》、茂腔戏曲电影《红高粱》、电视剧《烟雨潍水》等一批文艺精品。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落实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要求,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探索建立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发挥好文化产业资金的引导作用,扶持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对已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10·30·100”的核心支撑项目,从规划、建设、配套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集中优势资源予以推进。积极打造文化品牌企业,支持歌尔股份、中晨集团、景芝酒业、金宝集团、京广传媒、华艺雕塑、共达电声、梦金园黄金等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打造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和特色文化体验区。
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加强重点工作调度,持续培育弘扬“四种精神”,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浓厚氛围。扎实抓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创建一批文化名市示范县市区、示范镇街、示范村(社区)和示范企业。
潍坊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更高层次引领提升“四个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全市人民正同心同力用情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潍坊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