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邯郸市峰峰矿区是一个老工矿区。多年来形成的煤炭、焦化、建材等传统产业格局,给城市环境造成伤害,也带来城市建设和改造难题。
最近两年来,借助城市“有机更新”这一建设理念,峰峰正尝试探索一条新路,以期重新激发城市活力。去年9月,全省县城建设现场会在邯郸市召开,峰峰被列入观摩点名单。
近日,笔者在峰峰实地了解这个老工矿区探索城市建设中的新进展。
生态改造——先除“脏乱黑”
5月27日7时30分,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名马拉松选手,在邯郸市峰峰矿区踏上跑道,冲向终点。
这些选手一路跑过的42.195公里的赛道,曾经是废弃的采石矿山、破产的工业企业,以及垃圾遍地的采煤沉陷区,目之所及,多是“脏乱黑”。
而今,这里“容颜”已改:废弃矿山成了城市生态公园,采煤沉陷区增添了观光水面,停产的工矿企业正在变为孵化空间。
这是当地借助城市“有机更新”规划理念,在城市建设上取得的成效。上述理念是吴良镛院士提出的,这一规划理念,是把城市当做生命有机体一样去看待,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采用适当规模,合理的尺度,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从而重新激发活力。
历史上,峰峰矿区集中了煤炭、钢铁、建材、陶瓷等产业。这里一度拥有1650家炼焦企业、1100家大小煤矿、100多家采石场……地下挖煤、地上采石,带来系列生态问题。
该区国土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区一度拥有破损山体54座,面积约1.28万亩;因采矿造成的塌陷区面积118.14平方公里,接近全区总面积的50%。
纵贯城区南北的鼓山山脉(局部称南响堂山、北响堂山)就因采石变得千疮百孔。
“峰峰矿区的城市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到了必须更新的地步。”峰峰矿区区委书记牛颖建说。
更新建设从哪里突破?峰峰决心先要完成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造入手。
2017年1月,峰峰参与争办邯郸市第二届旅发大会。不仅外界的人,连当地很多干部群众都表示不理解——环境这么差,怎么会有人来这里旅游?
改变首先是从“叫停”开始的——停办区属所有石料厂,砍掉一大批污染企业。
同时,山体修复启动。城市三组团中的临水片区和彭城片区之间的南响堂山成为新战场。裸露的山体被改造成梯田,而后栽下一棵棵树木,形成了一个6000亩的森林公园。
据了解,峰峰矿区先后对28座露天矿山进行了整治。而今,北响堂森林公园已成功晋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元宝山森林公园正在积极争列国家4A级景区,响堂生态谷、西山生态园等一大批森林公园建成开放。
采煤塌陷区的治理也同时起步。占地600亩的清泉公园,就建在塌陷区之上。公园里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已经成为市民休憩的场所。
北响堂山下,通过对臭水沟的治理,依托古村落打造的响堂水镇,也成了热门景点。
当地市民说,这两年,矿区的绿色多了,公共活动空间也多了。
厂矿改造——要体现地域人文特色
阔别多年之后,焦振海重回故地。5月23日下午,原邯郸市陶瓷七厂,现磁州窑艺术街区之一,他热情地向每一位来访者介绍产品。多年前,他是陶瓷七厂的一名职工,而今,他是一家民营陶瓷企业的销售经理。
人还是那个人,但厂已不是那座厂。因磁州窑而出名的彭城,是峰峰城区三组团之一。这里的窑火千年不熄,但在上世纪建设的几十家国有陶瓷厂,大多已倒闭或破产,陶瓷七厂是其中之一。
产业凋敝,城市也在衰老。峰峰矿区想让逐渐老去的城市重现生机。他们开始探索老工厂保护与改造相结合的模式,打造陶瓷艺术街区,陶瓷七厂成为试点。
打开厂门,让厂区成为开放性街区;盘活厂房,让车间变身陶瓷展厅、陶艺体验馆;腾出空间,让办公楼成为陶瓷文化产业孵化基地。
“在彭城,随便挖一铲子,地层中埋藏的都是文化。”峰峰矿区规划局局长柴建宁说,城市“有机更新”,既要兼顾当前,也要考虑历史和未来。因此,他们不能在这里大拆大建,只能通过城市修补,改造老旧厂区,完善公共设施,让老城散发出固有的文化韵味。
峰峰矿区对不同老厂矿和建筑物的改造,采取了不同办法,以求合理,体现地方人文特色。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峰峰,还有人住在石洞里。”峰峰矿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郭涛领着笔者走进南响堂山脚下的一片瓦砾堆中。这里曾是一座采石场,企业破产后一些职工就住在当初采石的山洞里。时间久了,这里竟然有了新地名:十条洞。
郭涛的单位职责多元,其中一项就是代行国资委的职责。邯郸市下放和该区原有的79家国企,都归该局管。79家企业中,只有两家在生产。
据介绍,十条洞所属的采石场宣告破产之后,峰峰帮助住山洞的职工外迁,拆除了原有厂房及山洞。
郭涛说,一个新的体现地域特色的古镇开发项目,已经决定落户上述采石场区域。“该项目将借助区位优势,着力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为矿区营造一个新的空间环境。”
据悉,通过对破产国企遗留建筑实体的改造、拆除,峰峰为新产业发展腾出了大量空间,一些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新项目正在陆续引进。
“举办旅发大会,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也为峰峰的产业重塑探索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峰峰矿区区长陈珍礼说,他们用180天的时间,把“三个没有”变成了“三个有”。
过去峰峰基本没有旅游景点,而今已拥有29个旅游景区;过去峰峰基本没有接待场所,而今这里已经能够同时接纳数万游客;过去峰峰没有交通路网,而今一条新改建的60多公里旅游环线,通联全区。
改造建设,带来了峰峰城市生态和功能的改变,也让老矿区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峰峰就吸引游客368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
空间拓展——建产城教融合新区
两年来,峰峰矿区有交通局、粮食局、环保局等21个政府直属职能部门搬了家。
新家却非新建。这些单位的落脚点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泉头矿,该矿10多年前下马停产,留下大片旧办公楼和闲置厂区。
峰峰矿区城市空间狭小,人口密度极高,在不足23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内,居住了30余万人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巨大。
其中的临水片区,既是峰峰矿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城市经济繁荣、人口聚集的片区,其滏阳河以北的8平方公里土地上拥挤着13万人口。
“过去的城市规划,是服从于煤田开发的,为了避免压占煤田,城区被约束在极小的范围之内,而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矛盾凸显。”牛颖建说。
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举措。
原来聚集了大量行政机关的临水片区得到了疏解。各单位搬迁后的办公楼多被拆除,腾出空间增加绿地游园,让拥挤的城市繁华地段能够通风透气。
原来衰落破败的泉头矿区域,也因此实现了闲置资产盘活,人气也聚拢起来。经过改造的集中办公区,同步升级了政务服务,开启了更多便民举措。
按照规划,峰峰要以上述区域为原点,在20多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为城市开拓发展新空间。
峰峰矿区住建局局长柴慧宗说,行政次中心的北迁,带去的不仅是人流、商务流,更长远的影响在于北部新区的一次塑造和被认可,以及区域内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
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和设施也开始随之衍生,比如餐饮、酒店、公建、商业、居住、医疗、教育等。这些配套的成型和完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或者人员入驻。
目前,已有3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和大中院校紧跟“北进”的战略步伐,正在与该区对接洽谈。吸引他们的正是这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以及发展潜力。
新的规划理念之下,北部新区将被打造成一座产城教融合发展的区域。鼓山脚下,一座座废弃的水泥厂正在被推平,清理出的大量土地将被用作旅游产业用地。
牛颖建介绍,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大型主题乐园将落户这里。他希望,这里即将崛起的不仅是一个项目、一个新城区,更是一个老工矿区面向未来新的发展方向。(记者 董立龙 赵晓清 通讯员 杜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