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近百米的高空,一架无人机在宁波市北仑上空盘旋掠过,不远处飞机操作手、宁波市城管队员正在对河道湿地进行空中全景拍摄,利用无人机不留盲区死角控制城市私搭乱建等问题。
“实时传输的画面呈现在无人机通讯指挥车上的监控屏幕中,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送智慧城市移动平台,统筹协调分门别类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局长郑一平告诉记者,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不动声色”地锁定证据,“非接触性执法”,提高执法效率,有效地降低巡查难度,缩短巡查时间。
早在10年前,针对任务多,人员少,冲突多,保障少,误解多,理解少等“城管执行难”现状, 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 就开始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新模式,特别是2008年以来,各区(县)涌现出一批如“社区工作法”、“民间路长”、“1+x执法岗亭”、“城管义工”等“执法+管理+服务+联动模式”后。2017年,宁波市明确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行“非接触性执法”模式。
在运行中,该局全力推行“721”工作法,就是要求用服务手段解决70%的问题、剩下的20%、10%问题分别用管理跟执法手段解决。要求各地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核心是以人为本从管理城市向治理城市转变。
目前,宁波市城管局智慧城管中心将国产资源卫星的遥感、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等高精尖技术应用到“非接触性执法”中,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导航、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实景三维和城市部件管理等多元数据集成管理。宁波市城管局智慧城管中心信息技术部部长蒋敏说,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已经配置“处置通”、“考评通”、“城管通”、“执法通”等北斗兼容型移动终端,执法车辆、环卫车辆、渣土车辆等车辆也装上了北斗车载定位设备,在后台即时精确定位,可以立案并上传平台,发送至相关部门及时处置。
宁波全面推进“非接触性执法”解决了综合行政执法权威性不足问题、减少了基层执法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提升城管队伍整体形象和执法效率,锻炼了执法队伍拓宽了执法方式、转变了执法理念和放大了执法应用等实效。
近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大连等20多个城市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的领导和专家现场观摩了宁波“非接触性执法”的经验,国家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说,让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更高效和有人情味,是最理想的选择,宁波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本报记者 丁江 通讯员 魏光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