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发展 >> 城市创新 >> 内容阅读
打造创新平台 徐州铜山扛起淮海经济区科创大旗
作者:秦继东  郑  焱  王  岩  徐尚魏 来源:新华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5月15日

    作为苏北县域经济的领头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徐州市铜山区始终带着率先答卷的意识,努力回答两大考题:如何坚持在率先发展的同时,率先加快转型?如何加快迈过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我们要扛起淮海经济区科技创新的大旗,把创新体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打造区域产业创新中心。”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

    两个数字,见证铜山成绩——去年,铜山GDP在苏北率先跨过千亿元台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首超50%。

    三大转变,彰显铜山路径——逐步实现从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转变。

    铜山,紧紧依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打开阔步迈向“淮海第一区”的大门。

    三大平台,构筑创新强磁场

    4月初,一则重磅消息在徐州炸响。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文,支持徐州等全国17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汇聚徐州主要高校资源、坐拥苏北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徐州高新区的铜山,无疑将成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高新区强,则铜山强。”徐州高新区既是铜山的经济命脉,也是创新前沿。徐州布局的“一城、一谷、一院、一区”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谷”和“产业研究院”都在高新区,再加上省部共建的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区,三大平台构筑起铜山创新的主阵地。

    在安科园,一座“数据湖”是别样的风景。“面向淮海经济区,这里可以沉淀300P数据,能保存50年到100年,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政务服务等领域。”落户“数据湖”的易华录,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数据企业,公司基础设施运维项目负责人李明亮介绍,他们的蓝光存储技术,吸引世界著名的日本松下公司前来取经。目前,他们正与京东公司进行电子商务的云端对接。

    求新求变,时不我待。铜山产业基础雄厚,工业总产值占徐州全市的四分之一,不过在科技含量上并不高。环顾周边,铜山感受到压力。在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中,铜山位列第四十二位,虽居苏北第一,却落后同处淮海的山东临沂市兰山区多个“身位”。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铜山对表“中国制造2025”的新目标,深感低端制造、粗放生产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加快产业转型,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成为当务之急。

    创新产业平台,成为铜山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各个平台相互呼应,既有研发孵化,也有成果转化,更具产业特色,从而形成完整的创新“闭环”。这对环绕徐州主城的铜山来说,带来两大显著改变:“虹吸效应”不断减弱,“引力波”作用逐步增强。

    不只是易华录来了,徐工集团也把消防板块放在铜山,仅在安科园内就集聚150余家安全科技企业,年产值达400亿元;在产业研究院,25个研究院群雄并起,在新能源、非晶金属、新材料等领域持续发力;在科技创新谷,去年入驻的国际大学创新联盟,打开铜山面向全国和全球的新窗口:发热瓷砖项目来自山东,烧不坏的板材项目来自浙江,还有中芬技术转移中心带来的抑制扬尘项目,个个项目让人眼前一亮。国际大学创新联盟执行总监赵大庆信心满满:“铜山的创新转型,大有可为。”

    创新蝶变,企业拒绝“卡脖子”

    创新之火,在铜山已成燎原之势。

    3月底,徐州智谷光频产业研究院成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新型研发机构是由民营企业——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该公司技术总监董继海直言,联合大院大所,追逐科技前沿,他们的身后有一支由潘君骅院士领军的创新团队,“利用可见光通信技术,传输速度将是无线网络的1000倍!”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铜山企业家们的这一共识,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有对现实的忧思:不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别人“卡脖子”,个中滋味不好受。

    “我们的芯片,必须自己开发。”江苏云意电气作为一家生产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原来,公司芯片全靠从美国、日本进口,吃了不少亏。”云意电气公司研发部经理孟喜柱坦言:“外国芯片价格高,还经常断货抬价,而且给我们的都是淘汰品。”经过多年研发,他们与柏林大学的合作有了成果,芯片自给率可达60%。公司还引来日本、中国台湾的专家,一口气拿下行业多个“第一”:第一家自主做芯片、实验室最齐全、控制器市场份额第一、核心零部件全部自己研发。

    从传统制造企业变成科技型企业,云意的蝶变,见证铜山转型之路: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创新提升;新兴产业,抢占先机。

    借助创新平台,铜山企业迸发出创新的火热激情。东方恒基无人机产业园、传感器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加速推进;五洋科技、徐锻集团、美驰车桥等核心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骨干企业普遍建立“一站两院三中心”,一批“智慧工厂”“智能车间”建成。一批“新”意十足的大项目去年纷纷签约。日升手机机体、粤创显示器、弘安新能源汽车,计划投资都在50亿元以上,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两个500亿级新产业呼之欲出。

    协同创新,释放乘数效应

    4月13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在徐州主刀手术,引爆徐州市民的“朋友圈”。吴孟超院士工作站、江苏吴孟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及医学高科技创新转化基地项目,最近齐刷刷落户铜山。“我以后要多来,更好地服务淮海地区百姓。”96岁的吴孟超,一心要把技术带过来,让成果在这里转化。

    吴孟超选择铜山,并非偶然。铜山构建起“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协同创新链。王维峰认为,发挥好协同创新的乘数效应,能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创新功能的对接耦合、创新效率的显著提升。

    论引才,铜山出台淮海经济区最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目前有院士团队4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名、国际技术转移中心5家,实现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论服务,铜山在“3550”审批的基础上,创新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推行“联合审”等措施,形成“2330”项目审批服务新机制,跑出徐州行政审批“最高速”。

    论金融,铜山拥有安全科技产业基金50亿元、电子信息基金30亿元,还有2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基金和10亿元的产业扶植资金,共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快速落地。

    论配套,铜山加快“一谷一院五区五园”园区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配套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商业服务业中心、安科园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打造淮海经济区科技研发和集聚的先导区。

    产业链共生、共济,生活圈宜居、宜业。铜山,这个绿色发展先导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民生共享幸福区,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阔步迈进。(秦继东 郑 焱 王 岩 徐尚魏)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