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2006年,全国设市城市由193个发展到661个,建制镇由2173个发展到17726个。但是在城市增加的同时,城市的文化特色正在消失,出现了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旧城保护不力、经济文化全球化等,但更重要的却是城市文化环境上的缺失。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尝试把文化作为城市特色中第一位的因素,分析文化在城市特色塑造中的作用,再生城市的文化神韵,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一.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具体说,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包括使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具体化的物质实体。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态和多样的子系统。每一个文化子系统,都具有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每一个城市在特色塑造上厚实的文化背景和依据。
城市文化特色是指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并且是长期以来由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城市文化特色是由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作用并长期积淀和现实创造的成果,这种成果不是与其他城市共有的,而是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是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相区别的标志。
1.地域性
城市文化特色各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的地域性。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特色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在古代,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依赖很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文化特色的差异性。城市文化特色的地域性不仅反映为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也有所表现。不同时期建设的、承担着不同职能的、不同民族聚居的街区背后,均蕴藏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并从多方面显示出各自的特征。
2.承传性
文化的承传是文化积累的主要手段。文化是人类把从生产、生活中得到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成果能动地代代相传,并不断完善,加以新的成份,使文化总量不断增加的过程。城市是文化承传的主要载体,这就要求城市必须继承留存下来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延续并发展城市文化。
3.凝聚性
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过程也是城市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市民的价值准则、审美情趣、伦理观念等要素相互作用与整合的过程。从这点上说,城市市民的文化心理实际上已经是城市文化特色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文化特色对于市民的凝聚作用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十分强大的。可以说,对于一名在外的游子,最让他魂牵梦绕的往往是其家乡城市的文化特色。
4.熏染性
环境艺术与人民的接触最广泛,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与建筑,小到小区里的花卉与雕塑小品,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性情和思想。城市文化特色无时无刻不通过市民的感官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至于风俗礼仪、民间艺术、饮食习俗、俚语方言等方面就更是如此。城市文化特色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市民心理上(甚至已经内化为生理上)的依托。
5.规范性
城市文化特色一经定位,就能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特色是确定建设风格与样式的主要依据,它可以减少在这些方面许多无谓的争论和犹豫,大大降低成本与节约时间。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文化特色也是主要的考虑依据。
6.变异性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具有恒定性,从简使优秀的文化世代相传。但是这种恒定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文化的变异性则是绝对的、必然的。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文化的形态、结构以及表现形式都会发生变异。文化的变异过程有的是剧烈的、突发的;有的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其中更有些变异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可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进步和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发生变化。正确利用文化的变异性,可以进行城市的特色创新,不断激发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二.城市文化特色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
美国学者芒福德说:“城市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城市是文化的躯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城市发展是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当代文化不断融合、凝结、沉淀、积累的过程。经济创造了城市,生态支撑了城市,文化才是城市延续的纽带与灵魂。一座城市,经济发展可以起伏衰落,生态环境可以治理恢复,而城市文化却历久弥新。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会让人赞叹不已、印象深刻、品味无穷。缺乏文化的城市,让人看到的则是一堆堆硬梆梆的钢筋混凝土,使人感到平淡无比,索然无味。
2.文化特色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竞争转向包括城市形象在内的复合竞争,人们开始更多地从文化、景观、生态等角度认识城市、评判城市,寻求构筑新的城市人文空间,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竞争力,很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包括历史文化的丰满度和现代文化的凝聚力。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才会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具备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3.城市文化特色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要求,而先进的文化建设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的重要一环。提升文化特色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心理需要,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城市文化特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对城市文化特色的宣传教育,可以使市民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为生活于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宿感和亲近感,从而更加安居乐业。二是因城市文化特色具有凝聚性、熏染性、规范性等特征,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人的教化和培养,通过耳濡目染的无意识过程和文化的理性自觉可实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 菏泽城市文化特色与现状分析 三 菏泽城市文化特色与现状分析
1.特色
(1)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因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勤劳、勇敢的先民们在此创造了博大而深厚的人文资源。原始社会后期,黄河族、炎帝族、九黎族融合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被通称为“炎黄子孙”,亦称华夏。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区域。西周时期,这里曾是曹国的领地,故后名曹州。这里有尧王两次访贤的箕山、尧王墓。舜之老师单卷即单父活动于单县一带。商汤居亳,就是现在的曹县。秦汉战争留下了汉高祖刘邦纳戚姬而称帝的佳话。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周曾在这里留下他传经布道的足迹,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膑曾于桂陵一带生擒庞涓。古代贤相伊尹,理财家刘晏,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温子升等人,都生长在这里。菏泽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古迹遍布各地。诸如安丘崮堆、成汤墓、伊尹墓、范蠡湖、庄子钓鱼台、尧王墓、陈台、伯乐故里、琴台、秦王避署洞、桂陵之战遗址、黄泥岗等,昭示着菏泽古代文化的灿烂。全市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9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菏泽城池建设也拥有很长的历史,赵王河曾经是宋太祖赵匡胤运送粮草的水上通道,环城河和环堤河分别开挖于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和1522年(明嘉靖元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内方外圆”的独特的城市格局。
(2)牡丹文化特点突出,并具有较好的基础
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后又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称。牡丹从秦汉时以其药用而载入《神农本草经》起,便形成了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戏剧、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国花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自1992年起,菏泽每年春天都举办“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并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菏泽牡丹多次在国际、国内花卉博览会上获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菏泽牡丹获得了牡丹类111个奖项中的81个;2002年全国牡丹花展中,菏泽牡丹以绝对优势捧得171个优秀奖中的115个。2006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正式命名菏泽为“中国牡丹城”。近日,菏泽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东方牡丹城”、“华夏牡丹城”和“神舟牡丹城”三个商标。目前,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品种1300多个,成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培育、观赏、科研基地。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一派大家风范。菏泽人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的人喜欢谈牡丹,画牡丹,写牡丹。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牡丹的趣闻、故事,散见于历代诗词文赋及民间通俗文学以及工艺、雕刻、音乐、绘画、剪纸、服饰、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比比皆是。
(3)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其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菏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处在中原文化与海岱文化的交汇地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民间工艺方面有面塑、砖雕、木版年画、花供、鲁锦、草编、旋木等。菏泽有“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和“书画之乡”的美誉。民间戏曲有柳子、山东梆子、大平调、四平调、枣梆、两夹弦等剧种,另有琴书、曹州花鼓、坠子、道情等10余个曲种,民间乐器有唢呐、擂琴、古筝等。饮食文化有曹州烧饼、水煎包、面泡、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曹县烧牛肉、菏泽蒸菜、郓城壮馍等。民居方面则具有平顶房和起脊房交汇地带的特征。
(4)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现实意义重大
菏泽人民“负义气,性强悍”,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上,这里曾爆发过多次农民起义,著名的有唐末黄巢起义、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明末白莲教起义、徐鸿儒起义等。1865年,太平天国将领赖文光领导的捻军,在曹州大破清军,杀死了清帅僧格林沁。1897年,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反帝斗争事件—— “巨野教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岁月里,菏泽人民纷纷参军参战,数以万计的志士仁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救护伤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陈毅、罗荣恒、杨得志、杨勇、万里、段君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全市现有近代革命史迹及纪念地22处,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菏泽加大了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设了曹州书画院、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文化场馆,新建、改建了曹州牡丹园、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等城市绿地。其中环城公园工程更是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但是,在城市文化特色塑造方面,菏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对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总体规划,影响了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二是城市的空间结构特色尚需进一步突出,传统风貌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所代替,保留下来的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布局散、规模小、质量差,形不成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环境。三是缺少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和公共环境,城市面貌有明显的趋同倾向,城市的文化魅力受到削弱。四是在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以牡丹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得到放大和强化,而其他民俗文化的作用尚未得到重视,发掘深度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展示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全国影响的特征鲜明的重量级的民俗文化展示。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对继承和弘扬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多数文化特色尤其是历史文化都太抽象、太无形,要使其从无形变为有形,让居民真切地看得到、摸得着、记得住,需要进行复杂的探索和实践。三是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菏泽经济欠发达,在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方面,急需的工程项目目前尚无财力进行实施。四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的交流大大扩展,城市在更新改造中吸收了大量的新的设计理念,应用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也导致了城市个性的衰退与特色的消逝。
四 菏泽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
1.挖掘牡丹优势,突出牡丹文化特色
一是结合曹州牡丹园现状,在城市北部划定牡丹保护区。其主要功能应定位为遗产保护,游憩地,风景美学,兼具展示、交易、旅游度假等。范围为南至长城路,北至日东高速公路绿带及其以北地区,东至220国道,西至句阳路,面积约5.7平方公里。二是申报菏泽牡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权威性,并加快配套景点建设,丰富游览内容,增强对游客和市民的吸引力。三是做好牡丹入城的文章,在城市内部的各公园、绿地,尽可能多栽植牡丹,全方位营造牡丹文化氛围。四是继续搞好每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提高菏泽牡丹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五是搞好牡丹产业化经营,增加科技含量,开发鲜切花、生物保鲜牡丹、脱水花牡丹、牡丹保健品、化妆品、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并延长牡丹花期,使牡丹文化活动常年化。
2.完善城区绿化体系和广场体系,建设“内方外圆”两个绿化环和若干处文化广场三 菏泽城市文化特色与现状分析 1.特色 (1)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勤劳、勇敢的先民们在此创造了博大而深厚的人文资源。原始社会后期,黄河族、炎帝族、九黎族融合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被通称为“炎黄子孙”,亦称华夏。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区域。西周时期,这里曾是曹国的领地,故后名曹州。这里有尧王两次访贤的箕山、尧王墓。舜之老师单卷即单父活动于单县一带。商汤居亳,就是现在的曹县。秦汉战争留下了汉高祖刘邦纳戚姬而称帝的佳话。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周曾在这里留下他传经布道的足迹,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膑曾于桂陵一带生擒庞涓。古代贤相伊尹,理财家刘晏,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温子升等人,都生长在这里。菏泽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古迹遍布各地。诸如安丘崮堆、成汤墓、伊尹墓、范蠡湖、庄子钓鱼台、尧王墓、陈台、伯乐故里、琴台、秦王避署洞、桂陵之战遗址、黄泥岗等,昭示着菏泽古代文化的灿烂。全市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9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菏泽城池建设也拥有很长的历史,赵王河曾经是宋太祖赵匡胤运送粮草的水上通道,环城河和环堤河分别开挖于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和1522年(明嘉靖元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内方外圆”的独特的城市格局。 (2)牡丹文化特点突出,并具有较好的基础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后又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称。牡丹从秦汉时以其药用而载入《神农本草经》起,便形成了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戏剧、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国花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自1992年起,菏泽每年春天都举办“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并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菏泽牡丹多次在国际、国内花卉博览会上获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菏泽牡丹获得了牡丹类111个奖项中的81个;2002年全国牡丹花展中,菏泽牡丹以绝对优势捧得171个优秀奖中的115个。2006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正式命名菏泽为“中国牡丹城”。近日,菏泽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东方牡丹城”、“华夏牡丹城”和“神舟牡丹城”三个商标。目前,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品种1300多个,成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培育、观赏、科研基地。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一派大家风范。菏泽人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的人喜欢谈牡丹,画牡丹,写牡丹。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牡丹的趣闻、故事,散见于历代诗词文赋及民间通俗文学以及工艺、雕刻、音乐、绘画、剪纸、服饰、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比比皆是。 (3)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其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菏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处在中原文化与海岱文化的交汇地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民间工艺方面有面塑、砖雕、木版年画、花供、鲁锦、草编、旋木等。菏泽有“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和“书画之乡”的美誉。民间戏曲有柳子、山东梆子、大平调、四平调、枣梆、两夹弦等剧种,另有琴书、曹州花鼓、坠子、道情等10余个曲种,民间乐器有唢呐、擂琴、古筝等。饮食文化有曹州烧饼、水煎包、面泡、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曹县烧牛肉、菏泽蒸菜、郓城壮馍等。民居方面则具有平顶房和起脊房交汇地带的特征。 (4)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现实意义重大菏泽人民“负义气,性强悍”,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上,这里曾爆发过多次农民起义,著名的有唐末黄巢起义、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明末白莲教起义、徐鸿儒起义等。1865年,太平天国将领赖文光领导的捻军,在曹州大破清军,杀死了清帅僧格林沁。1897年,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反帝斗争事件—— “巨野教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岁月里,菏泽人民纷纷参军参战,数以万计的志士仁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救护伤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陈毅、罗荣恒、杨得志、杨勇、万里、段君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全市现有近代革命史迹及纪念地22处,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现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菏泽加大了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设了曹州书画院、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文化场馆,新建、改建了曹州牡丹园、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等城市绿地。其中环城公园工程更是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但是,在城市文化特色塑造方面,菏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对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总体规划,影响了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二是城市的空间结构特色尚需进一步突出,传统风貌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所代替,保留下来的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布局散、规模小、质量差,形不成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环境。三是缺少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和公共环境,城市面貌有明显的趋同倾向,城市的文化魅力受到削弱。四是在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以牡丹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得到放大和强化,而其他民俗文化的作用尚未得到重视,发掘深度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展示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全国影响的特征鲜明的重量级的民俗文化展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对继承和弘扬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多数文化特色尤其是历史文化都太抽象、太无形,要使其从无形变为有形,让居民真切地看得到、摸得着、记得住,需要进行复杂的探索和实践。三是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菏泽经济欠发达,在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方面,急需的工程项目目前尚无财力进行实施。四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的交流大大扩展,城市在更新改造中吸收了大量的新的设计理念,应用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也导致了城市个性的衰退与特色的消逝。四菏泽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 1.挖掘牡丹优势,突出牡丹文化特色一是结合曹州牡丹园现状,在城市北部划定牡丹保护区。其主要功能应定位为遗产保护,游憩地,风景美学,兼具展示、交易、旅游度假等。范围为南至长城路,北至日东高速公路绿带及其以北地区,东至220国道,西至句阳路,面积约5.7平方公里。二是申报菏泽牡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权威性,并加快配套景点建设,丰富游览内容,增强对游客和市民的吸引力。三是做好牡丹入城的文章,在城市内部的各公园、绿地,尽可能多栽植牡丹,全方位营造牡丹文化氛围。四是继续搞好每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提高菏泽牡丹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五是搞好牡丹产业化经营,增加科技含量,开发鲜切花、生物保鲜牡丹、脱水花牡丹、牡丹保健品、化妆品、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并延长牡丹花期,使牡丹文化活动常年化。
2.完善城区绿化体系和广场体系,建设“内方外圆”两个绿化环和若干处文化广场2.完善城区绿化体系和广场体系,建设“内方外圆”两个绿化环和若干处文化广场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市区绿地系统和广场系统的建设。利用护城墙、防洪大堤这一城市独有格局和赵王河、洙水河,形成“内方外圆”两个绿化环和“十”字型的绿化主框架,把公园绿地有效地组织起来,其他文化设施也应沿此设置。“内环”护城墙和护城河及绿带宽度至少应为110米,恢复重建部分城墙,并在老城原四门处各建一小型广场,增强老城的标识性。“外环”防洪大堤及绿带宽度至少应为150米,在大堤与主干道的交汇处应形成开敞性的空间,并设标志性雕塑。两环内设步行道,分不同地段置名人雕塑、寓言雕塑、儿童活动设施、老人活动设施等。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和门户,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在城区不同地段可建设以下不同性质的文化娱乐性广场:三角花园东至汽车站的三角带,为曹州广场,体现“古”字;曹州书画院北侧广场,体现“水”字,为水邑广场;解放大街与中华路交叉口附近,为老城组团南部广场,与黄河路交叉口附近,为老城组团北部广场;铁路东洙水河畔,为东部组团综合广场;中华路与人民路交叉口附近,为商业金融区中心广场。另外,在每个居住区或小区内,都要规划建设规模不等的广场绿地。
3.挖掘丰富的人文资源及独特的民俗文化,建设12座专业性文化场馆
——崮堆文化博物馆。可建于佃户屯办事处曹楼村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邱崮堆附近。崮堆是古代先民们为避免洪水侵袭而筑成的居住平台,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荷泽市共有崮堆遗址150多处,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资源。在此建馆是为了对龙山文化房基和商代陶窑予以展示,并对当时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及习俗等若干方面进行复原式陈列。也可复原龙山文化时期的房子和商代陶窑,让观众参与陶器制作和其他用具的使用,体验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学到有关崮堆文化的历史知识,了解菏泽历史风貌。
——戏曲博物馆。菏泽为“戏曲之乡”,剧团多、剧种多、戏曲名家多、剧目丰富,且群众基础广泛。建馆主要是为了保持传统戏曲得以流传,介绍菏泽市剧种及国内其他主要剧种的发展过程、成就、分布范围、特色,并把各剧主要剧目、行头、道具一一展示,也可设菏泽戏曲主要名人展厅及演播厅、剧场等,给人以欣赏菏泽悠久戏曲文化的机会。
——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建筑风格宜为青砖黑瓦白墙传统民族建筑风格,主要是展示菏泽的民俗文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间艺术和制陶作坊、磨坊、碾坊、地方名吃、草编及被誉为鲁西南民间艺术“四绝”的木版年画、剪纸、面塑、纸扎等。有些项目可以让观众参与制作,力求建成集观赏性、艺术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高档次、主体化展示鲁西南风土民情的文化景观点。
——鲁锦艺术博物馆。鲁锦是菏泽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染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织造工艺极其复杂,在菏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鄄城出产的鲁锦曾作为贡品晋献宫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建馆目的是陈列鲁锦悠久的织造历史、复杂的织造工艺、绚丽的鲁锦艺术、丰硕的开发成果。另外,也可置清代鲁锦织机,供参观者上机传梭织布,亲身体验鲁锦织造情趣,并要开发鲁锦市场,取得经济效益。
——济渚庙水利博物馆。可建于西护城河东方红大街北济渚庙遗址。济渚是我国古代北方四渚之一,为禹所疏,济渚庙为敬禹父所建。建此馆以展示菏泽古代水文地理、大禹父子治水的情景,以让人们了解菏泽地名的起源、菏泽悠久的历史及先民与水患作斗争的事迹。
——武术展览馆。菏泽为“武术之乡”,全市有武术种类50余种,各类武术组织及社团1828个、武校41所、武术村1504个。建馆目的是展示全国武术各流派的起源、发展、分布、服装、武器、主要名人等,并设武术表演场,也可让观众参与表演练武,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菏泽民间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
——接官厅纪念馆。可建于老城区北防洪大堤南侧接官厅遗址。接官厅原是古菏泽地方官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汉时为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建此馆目的是恢复汉代风格古建筑群,展示菏泽历史沿革,让人们了解菏泽悠久的历史。
——桂陵大战纪念馆。可建于牡丹园东赵王河畔桂陵大战遗址。建馆目的是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全国的形势及菏泽的重要地位、古战场及兵法三十六计每一计的来源、经过,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的一个观览点。
——冉子纪念馆。可在铁路东冉子仲弓庙的基础上扩建。该庙是菏泽现存的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在此建馆一是纪念冉子,使人们养成积德崇文的良好风尚,二是体现传统古建筑艺术之精美。
——黄巢纪念馆。可建于文化路北防洪大堤东侧黄巢点将台遗址。黄巢点将台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率众起义的地方。在此建馆目的是展示菏泽农民历次起义的状况,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追求进步、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曹州书画院。目前已建成,位于市区环城公园南部、广福大街西侧,总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包括:展示、创作楼、画库、赵登禹纪念馆、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曹州书画作品陈列馆、曹州碑廊等。曹州书画院目前为全国地级市最大的书画院,内设碑廊为全国最长的碑廊,已成为菏泽市区重要的旅游观赏景点,被国家旅游局纳入世界旅游信息资料库,为书画家创作、展览、交流、讲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进一步突显了菏泽“书画之乡”的文化特色。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目前已建成,位于城区赵王河畔,占地13.2公顷,建筑面积1117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展厅和全景画馆组成。展厅分为序厅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儿女四个大厅,全面而又系统地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进的革命精神。全景画馆内全景画面高17米,周长123米,绘画、地面塑形和灯光音响相互交融,真实地再现了1947年夏,我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第一仗——郓城战役的壮观场面。广场内设有多处意境丰富的景点,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又是人们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
4.健全现代文化设施,分别以文化路、东方红大街、丹阳路、洙水河和太原路、赵王河形成“纵横”两条文化设施主轴线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健全现代文化设施。在太原路与丹阳路交叉口附近,建设市博物馆、展览中心、影视娱乐城等;在赵王河八一路桥两侧,建设大剧院、演武楼、文化宫;把罐头厂改建成生产特色旅游产品的手工作坊,在老城区曹州广场附近,建设群艺馆、康乐中心等;结合老城区西南角的青年湖,建设儿童游乐城、扩大改造儿童公园;在东城墙与东方红大街交叉口北侧,恢复建设钟楼,成为进入老城的标志;在东方红大街与南华街交叉口处,恢复城隍庙,建特色市场。
在城区规划形成“纵横”两条文化设施主轴线。“横”向轴线为文化路、东方红大街、丹阳路、洙水河,自西向东主要有:黄巢纪念馆、济渚庙水利博物馆、城隍庙、东方红步行商业街、钟楼、曹州广场及周围附属设施、博物馆、展览中心、影视娱乐城、边区革命纪念馆、冉子纪念馆、何家花园等。“纵”向轴线为太原路和赵王河,自南向北主要有:崮堆博物馆、万福河自然风光带、日报社、电视台、天香公园及广场、影视娱乐城、展览中心、边区革命纪念馆、大剧院、演武楼、文化宫、桂棱大战纪念馆、牡丹风景名胜区及其附属设施等。以后新建文化设施也应沿轴线集中布置,便于观览。
5·完善城区水系,形成水、陆两条文化设施游览线
把赵王河与万福河连通,并南延开挖万福河至崮堆博物馆的人工河流;将双河路北侧河沟加宽、露天,连至护城河;连通老城坑塘水面;改善城区排水体制,实行雨污分流制。由洙水河、赵王河、双河路沟、护城河、护堤河、万福河等形成水上游览线路,在火车站广场北侧、新建的汽车站附近、主要文化设施附近设游船码头,形成水上游览线路。由中华路、人民路、太原路、丹阳路、东方红大街、牡丹路等形成陆上游览线路,应重点搞好其两侧的绿化及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五 结语
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更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放过每一个细微环节。要尽一切所能,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城市硬件如建筑物、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市政桥梁,城市雕塑、路灯栏杆、行道树、铺砌地砖等,都当做传承城市文化特色的具体载体,通过它们使城市文化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使城市文化易于在广大市民中广泛传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化作用,进而更好地推动城市特色的营造,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