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珠三角传统产业何去何从?是否全盘抛弃?新的蓝海又在哪里?在日前举办的珠三角经济论坛上,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发现传统产业的蓝海,夕阳工业还有第二春
专家表示,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来料加工对珠三角经济发展功劳很大。做简单的加工和贴牌本身没有问题,但珠三角面临的问题是,有了 30 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珠三角的企业还停留在贴牌和做简单的加工时代, 这是不正常的。
从个案来看,如果企业家自己认为这样做可以盈利,做贴牌就是合理的,关键是怎么做。比如,溢达长期做纺织服装行业贴牌生产,做的是深加工、高附加值、一条龙生产,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了其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中国的梭织面料,溢达一家差不多等于意大利所有的企业。因此,尽管这是传统产业,但由于其生产流程中包含了科技创新、环保、节能减排,它就有了更多市场机会。那么,这是夕阳行业还是上升的行业?是低科技还是高科技行业?
漩涡中的产业转移,政府能做多少事情
面对眼下面临的问题,专家表示,企业绝不能坐等政府救助,而是应在现有基础上自力更生。珠三角已到了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时候,但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在理论上,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过时和低端的,我们应发展高端的产业。但实际上,很多行业都是从劳动密集型衍生出来的,产业是有连续性的,如果我们忽略了劳动密集型的累积,在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一下子上技术密集型,即使引进了高端的产业也会做不牢。
从宏观角度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环境下,企业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两者之间不应是矛盾的对立,而是要相互促进。当前的问题在于,企业家是否有充分施展9 才能的空间,如何使企业家成长起来,正是政府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升级征途上的拦路虎,桌上、桌下的规则
“企业的流动是水,政府是修渠” 。企业的水适应政府的渠道,渠修到哪里,水就流到哪里,政府可通过改变相对价格引导企业转移,这是理想的状态。但现实是复杂的,发达地区都希望将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出去,腾出空间。这样,企业转移的空间就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很多产业未老先衰,市场价格环境被扭曲。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很难得到培育和成长。
目前,我们建了很多转移渠道,但事实上,企业是独立的,并不是渠道建好了就会进去。目前广东省有 24 个大的产业转移园,将来还会有其它产业转移园,其中也存在竞争和淘汰。接下来,引进多少个项目、如何引?桌上和桌下都有很多规则,最后要看结果。现在的考评机制可能给不少官员带来了压力,促使他们利用手中权力将企业配置到需要的地方。而如何培养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拿到优惠后能否可持续发展,才是现在应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