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古为僰侯国,早在四千年前,僰人就已生活在三江两岸地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清晨,周武王的军队在河南一个叫做牧野的地方,向商纣王的军队发起了总攻,在周武王率领的联军里,就有僰人的一支队伍。僰人部落的首领是应武王之约,率本部人马赴会孟津,参加讨伐商纣王的。著名的牧野之战取得了胜利,僰人部落首领受到周天子的封赏,被封为僰侯。至今,在宜宾市白沙湾尚保存着一座重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始建于汉代的僰侯庙,庙内供奉僰侯像,庙门两侧的对联概括了僰侯的功勋:
随周武伐殷商以还,受封侯而世袭,
看凤山与龙首对峙,蔚僰道之人文。
僰人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僰文化在古代四川原住民文化中,是与古蜀文化、巴文化齐名的三大文化之一,形成东有巴文化,西有蜀文化,南有僰文化的鼎立格局。
在珙县僰人聚居的僰川沟两侧的崖壁上,先后发现了僰人岩画多达100多幅,岩画生动地记录了古代僰人的生产和生活,是研究僰人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岩画不仅有人物、动物,还有生产工具、兵器、原始图腾。岩画中的人物,以骑射居多,其次是渔猎和田间劳作及舞蹈,反映了僰人的生产、娱乐和战斗风貌,说明了当时僰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民族;岩画中的动物以马为主,反映了僰人爱马、尚武;岩画中的车轮,反映了僰人进入农耕社会后的交通运输情况;岩画中还有不少的日月星辰的图像,说明僰人已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懂得了四季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僰人的葬式采用悬棺葬。棺用整木剜凿而成,不施漆,质地异常坚硬。珙县麻塘坝九盏灯,是悬棺较为集中的一处,在九盏灯的岩腔顶上,还绘着一幅星宿图,中间是一颗大星,大星的南方是一颗小星,大星的东西北三面均绘有动物图案。这幅星宿图,与仰韶文化层南阳西水坡45号墓出土的星宿图十分相似。而躺在图案下面悬棺里的僰人遗骨,正好仰望着这些星宿,这说明了什么?这具悬棺里躺着的人又是谁?
从目前珙县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看,这些悬棺的下限在明朝中后期,四川巡抚曾省吾于1573年镇压都掌蛮后为止,距今己有400多年,往上至少可以推至宋代,距今1000年。而发现最早的悬棺,是四川省考古工作者在长江三峡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悬棺,距今2500年以上。可以说,行悬棺葬,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流行最久的一种葬式,终止于明代。在明朝中后期,僰人便神秘地消失了,从此无影无踪,只留下崖壁上那具具悬棺和岩画,也把一个千古之谜留在了这座座悬崖之上,就像玛雅人消失在自己的辉煌之中一样。150年前,有人在邓家岩石壁之上写下一首诗, 发表了对这千古之谜的哀叹——
谁家棺木挂悬岩?善良姊妹痛人怀。
雪霏芜草山山孝,风吹松柏哭哀哀。
白日花开成祭礼,夜间星斗照灵台。